浅幔昏灯影。深更断漏声。
朦胧睡也又还醒。不识昨宵风雨为谁听。
细草含烟冷。疏花尽露晴。
徘徊住也又还行。不识此宵云月为谁明。
【解析】
这是一首抒写夜中怀人之情的小词。上片写夜深时分的所见,下片写深夜中的所感。全词以“浅幔昏灯影”开篇,用“深更断漏声”收结,中间是“朦胧睡也又还醒”与“徘徊住也又还行”,两相对照,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感情。
【译文】
薄纱帘幕昏暗如梦,昏黄灯光摇曳不定,夜已很深,时钟的滴答声响彻寂静。我似醒非醒,似睡非睡。不知昨夜风雨是谁在哭泣,听?听?不知今宵云月为谁明亮,看?看?不知此刻我为何如此惆怅,徘徊。
【赏析】
本篇为作者壬午(1092)年春夜独处时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幽静清远的夜景图,通过夜深人静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世事的感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先以帘幕、灯火、深夜等景物勾勒出夜晚的清冷气氛;再以迷蒙、恍惚、惆怅等词语描写自己因思念而无法成眠的心情;后以风雨、明月等自然景象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南歌子 夜怀(壬午)”这首小令词,从内容上看,它既无豪放之音,亦无婉约之辞,却写得情真意切,韵味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词作上片首句“浅幔昏灯影”,点出了环境。“深更”,即夜深之时。“断漏声”,即古代计时用的滴漏壶滴水的声音。这里既写出了夜已至深,又写出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突出了时间的推移。
“朦胧睡也又还醒”,这一句,既写了自己的睡眠状态,又表现了自己的心理活动。“朦胧”一词,既写出了夜色的迷蒙,又写出了作者心情的恍惚。“又还醒”,既表明了自己是在梦中,又表现了作者对现实清醒的认识。
“不识昨宵风雨为谁听”,这一句,既写了昨夜风风雨雨的情况,又表现了自己对昨夜风雨的不理解。“为谁听”,既表明了自己不明白风雨之声是为谁而响,又表现了作者对人事的困惑。“识”,理解的意思。“不识”,即不能理解或不懂得。“此宵云月为谁明”,这一句,既写了今夜云月的情况,又表现了自己对今夜云月的理解。作者以设问的形式,表现出他对世事的不解和困惑。“为谁明”,即不知道为谁而亮。作者以设问的形式表现了自己对世事不解和困惑的心理。
词中“南歌子 夜怀(壬午)”一词,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它所表达的感情却相当复杂。有迷茫的不解,也有深深的思念,有清醒的觉悟,也有困惑的不解,这种矛盾的复杂心理,使词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