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琴摇夜几弄。
不效求凰凤。
倚枕朦胧,偏惊秋入梦。
秋声时已暗动。
伤恻也和谁共。
无准灯花,要开他何用。

这首诗是作者在壬午年(1142)秋天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清商曲调的厌倦,以及对自己情感和命运的无奈与悲凉。下面逐句解释:

  • 清琴摇夜几弄。(《清商怨》其二,秋怀(壬午))

“清琴”指的是一种古琴,“摇”表示弹奏的动作,“夜几弄”可能指夜晚多次演奏。这句话描述的是诗人在深夜时分,一边抚琴,一边反复弹奏,似乎在试图驱散心中的忧愁。

  • 不效求凰凤。(无准灯花,要开他何用)

“不效”意思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愿望。“求凰凤”在这里可能是比喻追求美好的感情或理想,但诗人似乎并未成功。“无准灯花,要开他何用”意味着即使有灯花(即灯芯上的花纹)想要开放也无用,暗喻了诗人对于爱情的追求无法实现。

  • 倚枕朦胧,偏惊秋入梦。(秋声时已暗动。伤恻也和谁共)

“倚枕”表示诗人躺在床上,“朦胧”形容状态模糊不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为失眠而感到困惑和不安,甚至被窗外的秋声所惊醒,进入了梦境。“秋声时已暗动”说明秋风已经开始影响,带来一些凄凉的感觉。“伤恻也和谁共”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助,不知该如何与他人分享这份悲伤。

  • 秋声时已暗动。(伤恻也和谁共)

“秋声”指的是秋天的声音,“暗动”表示声音虽然细微,但足以引起人的注意。这里的“暗动”可能暗示了秋天带来的萧瑟和凄凉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孤独。

  • 无准灯花,要开他何用。(赏析)

“无准灯花,要开他何用”是整首诗的总结性句子,意味着即使有灯光下的花蕊,也无法照亮前方的道路。这反映了诗人在爱情和事业上都遭遇了挫折,不知道如何继续前行。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久存在的无奈和悲伤。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秋日夜晚的孤独与忧伤,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奈和失落。通过对关键词的解释和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