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
【注释】 天边:指天空;天边扶藉,即天边有支撑物。郎官力:指官员的势力。 许:请求、允许之意。铜山,指金矿。积,聚集。 争见:争相见到。儿童集:孩童聚拢。待金丸拾:等候捡到金子。 娉婷:形容女子体态美好,姿态轻盈。罅(xiā)畔:缝隙旁边。踟蹰(chí chú):徘徊不进的样子。 结罗:系上丝线或丝带,这里指穿在身上的衣服。惜:珍惜。 绸缪:缠绵,亲昵的样子。花底:指花丛中。平生:一生。毕:尽。
这首诗是作者在壬午年(1142)秋天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清商曲调的厌倦,以及对自己情感和命运的无奈与悲凉。下面逐句解释: - 清琴摇夜几弄。(《清商怨》其二,秋怀(壬午)) “清琴”指的是一种古琴,“摇”表示弹奏的动作,“夜几弄”可能指夜晚多次演奏。这句话描述的是诗人在深夜时分,一边抚琴,一边反复弹奏,似乎在试图驱散心中的忧愁。 - 不效求凰凤。(无准灯花,要开他何用)
注释: 西风来已十日。 月有生凉色。 才下疏帘,流萤飞又入。梁闲犹有燕集。 要去也无消息。 楚楚堪怜,秋棠开未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诗人以西风吹来、月亮生凉、流萤飞舞、燕子聚集等景象,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秋天图画。然而,燕子想要离开却又没有消息,让人感到一丝凄凉。最后一句“楚楚堪怜,秋棠开未得”则更加凸显了这种凄凉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根据平时积累的诗句和对全诗的理解作答即可。“金山聊砥柱”是写金山山势之高。从“到此难停”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登北固亭时的心情。“缘城”二句写城内景象:神祠赛鼓,佛寺斋钟。这些宗教活动都给百姓带来了太平喜庆。这一句写出了作者眼中的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社会盛况。“苍苍芦荻斜阳影,矗危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词句,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提炼答案。“华灯银烛晚相催”,写景。华灯、银烛:都是古代宫廷中常用来照明的器具,这里代指灯光。晚相催:傍晚时分相互催动。这一句写夜幕降临,灯火通明,人们纷纷出门,在月光下赏花观月。“皎皎当头一镜开”承上启下,写月色。皎皎:形容月光明亮。当头:正对着。一镜:比喻月亮如镜
忆王孙 草(壬午) 东风南浦恨如何。 远道萋萋千里馀。 何似移来君子居。 带垂书。 生意看他不剪除。 注释:①壬午:宋神宗元丰五年。②南浦:水边。③君子居:指王观的宅第。④带垂书:意谓君子之德,常垂于世。⑤他:指草木。⑥不剪除:不铲除。 赏析: 《忆王孙·草》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草,下片咏人,通过写草抒发怀念友人之情。全词以草起兴,托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思念
以下是对《乌夜啼·其一》的逐句解读: 1. 轻烟细雨悠悠:描述七夕时的天气,轻烟和细雨交织,给人一种宁静而悠长的感觉。这里的“悠悠”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氛围的柔和,仿佛时间在七夕这天变得特别慢,让人可以细细品味这美好的时刻。 2. 暑还留:夏天的炎热依然存在,没有因为七夕的到来而消散。这句诗通过“暑还留”表达了七夕时天气依旧炎热,与七夕的传统意义——祈求牛郎织女相会不符,增添了一丝无奈和遗憾。
【注释】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鹊桥仙》。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三仄韵。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 留云宿夜,驱风行晓:形容人行走如风,夜晚停留如云。 青桐堕影:青桐树的影子。 暑病:夏天的热病。 翻萤扇底,听蛩枕畔:指夏夜乘凉听蝉鸣。 芰荷香静:菱角和荷叶散发出的香味。 半规皎月到三更:形容月光明亮到深夜。 罗衣渐冷:指女子穿着薄罗的衣服
【注释】 壬午: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 修竹:长而直的竹子。半湾:一半。梧:梧桐树。一带:一脉。矮屋疏篱:简陋的小屋和稀疏的篱笆。玲珑:精巧。四面:指房屋四围。小窗开,日影薄:窗户小,阳光透进来时光线很微弱。风声快:风声很急促。碧水潺潺当户泻:门前有条清澈的小溪流过。十亩浓阴天许借:在晴朗的日子里可以享受到一片茂密的绿荫。输他白眼住村人,眠石永,看云暇:他住在村子里
【注释】 乌夜啼:即《鹧鸪天》,词牌名。 壬午: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陈亮43岁。 秋风:指秋季的气候,也泛指秋风。 偏是:偏偏。 值千金:非常珍贵。 天孙:织女。 耐老:能经受岁月的考验。 到如今:直到现在。 赏析: 此词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上片写七夕之夜,以天上织女之长年不老与人间欢会之短暂来反衬人间离情的悠长。“秋风”一句,点出时令,又兼关秋夜的景色,暗示了人世间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