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
注释: - 疏疏响,窗外渐微微。 - 疏疏:形容声音细碎而稀疏。 - 窗外:指窗户之外。 - 渐微微:形容风声逐渐变小。 - 流影杂烟飞。 - 流影:流水的影子。 - 杂烟飞:烟雾与影子交织在一起飘动。 - 柳条乍折絮先满,竹枝已老粉偏肥。 - 柳条:柳树的枝条。 - 乍折絮:突然折断的柳絮。 - 絮:柳絮。 - 先满:首先充满。 - 竹枝:竹子的树枝。 - 已老:已经衰老。 - 粉偏肥
注释: 大有 吊巢端明,用潘渔庄韵(壬午):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大有,是诗篇的标题。 失慕云鸿,知归塞马,叹逢时、初是阳九:失去了羡慕云鸿高飞的心愿,知道回归塞马,感叹逢时遇世正是乱世。 最堪怜、竹影山窗犹旧:最可惜的是,在山间小屋的窗户上,竹的影子依然如旧。 男儿感激宁无用,已过了、少年时候:男子汉的感慨有什么用?我已经过了少年时期了。 愤来掩卷长闲,兴成作诗何瘦:愤慨之情涌上心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诗歌,理解诗意。 “黄昏窗外沉沉雨”,傍晚时分,窗外下着细雨,雨声滴落,如诗如画,给诗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冷照壁、一灯如水”,在寒冷的壁上,点起一盏明亮的灯,灯光如同流水般明亮。照壁,即墙上有画,或挂物; “小焰吐双花,为报明朝喜”,灯焰吐出两朵火焰,好像在祝福明天的喜庆。双花,指烛焰燃烧时发出的红光,形似花朵; “萦烟黯黯。摇光亹亹”
【注释】 透碧霄:指直上云霄。忆羊城:回忆当年在广州的日子(即作者的故乡)。尔:你。何能:怎么能够。大言:豪言壮语。将欲请长缨:将要请求长缨,以缚虎狼。缨:系马的绳索。关国:关中地区,这里指北方。人思横海,竞逐师行:人们都思念到南海去抗击敌人,争着追随大军作战。师行:出征。戈船:戈矛为饰的战船。千里:指战船航行之远。云梯:用云梯攻城。十仞:形容云梯很高。矢石飞惊:用箭和石块击打
【注释】 1. 壬午:南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 2. 亭下琵琶:指《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 3. 洲边芦荻:《诗经·小雅·采薇》:“于嗟采薇,薄采薄掇。”毛传:“采,取;掇,拾也。言其取之易也。”后以“洲边芦荻”比喻容易得到的东西。 4. 风惊一艇斜阳:指苏轼在黄州时,曾泛舟游赤壁矶,被风吹得摇摇欲坠,几乎要掉入水中,幸而得救。 5. 就舍关城:即住进城门旁的旅店里。关城,指建康。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译文: 第一句:雨歇前村,溪水新添尺。 注释:雨停歇了,村庄前方的溪流水位升高。 第二句:放小艇、东风吹急去。 注释:我放开小船,随着东风驶向远方。 第三句:向午暂晴晴未必。 注释:午后天空突然放晴,但天气未必持久。 第四句:到处空林,暮烟如织。 注释:四周的树林里充满了暮色中的烟雾,像一幅织布一样。 第五句:算今年春事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凤凰台上忆吹箫 - 注释: “凤凰台”是古代的地名,位于今湖南岳阳。此处借指一个著名的地点或历史背景。“吹箫”可能是一种比喻,表达某种情感的抒发或回忆。 - 译文: 在凤凰台,回忆起过去的吹箫时光。 2. 盘蚓清波,嗥鸱枯树 - 注释: “盘蚓”和“嗥鸱”都是古人对水中蚯蚓和水边老鹰的形象描述,用以表达自然环境中的动态。“枯树”则直接描述了自然环境的状态。 - 译文:
【注释】 壬午: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古称并州,是金兵入侵的前线。 关险东封,河长西堑:指宋朝在山西一带设防。东封指太行山以东的防御,西堑是指黄河以西的防守,即太原地区。 峻岭平城:指平城(今山西大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通衢连帐,部中十万貔貅:意思是说军队纪律严明,军容整肃。“通衢”意为四通八达的道路,“连帐”意为军营帐篷相连,“部中”为部队中,“貔貅”指勇猛的战士。
东风消积雪,云开处、吹出众山青。 东风解冻,阳光照耀大地,万物复苏。云开之后,山峰被染上青色,显得更加清晰。 见墟落炊烟,十家成邑,荆榛行迹,千里无亭。 村庄中的炊烟袅袅升起,形成一片繁忙的景象。然而,由于战争的影响,村庄变得破败不堪,只有荆棘和杂草覆盖着道路。 停车住、城门巢鹊噪,衙舍井葵生。 我停车驻足,听着城门口鸟雀的喧闹声,观察衙署内井水生长的葵菜。这些细节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生活变迁。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叹仕途失意的诗。首联“尘拥轻裘,风摧短鬓,二月犹是春寒”写诗人初到京城时,因路途遥远而感到寒冷,但春风已至,万物复苏,他满怀希望地来到京城应试。颔联“几度棘闱呵冻,搦管更阑”写自己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始终不能得志。颈联“生憎着朱骑马路,每持双泪倚归鞭”写诗人看到那些骑着马、穿着红衣服的人们得意洋洋的样子,心里十分厌恶。尾联“偶然仍有恨,呵蹴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