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义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第一句:“托意深深未敢言,回灯乍复忆消魂。”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心意深沉而不敢言说,每当我回想起来就不禁感到心如刀绞。这里的“托意”指的是作者的情感和心境,“回灯”则是指夜深人静时,灯光闪烁的情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郁和孤独,以及他对于这种情感的无奈和无力。 第二句:“远山近莫浮眉色,莲子初开隐笑痕。” 这句诗的意思是
【注释】 期:期望。风信:风向。枯桑:枯死的桑树,比喻死路。中流寄一航:指渡过黄河。长者、书生:泛指年老的读书人。机锋:机要、诀窍。底蕴:内涵。口舌:争论。五千文字:指《尚书》。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希望友人能像古人一样,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以坚韧的意志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并以此勉励自己。颔联写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同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红夹沟桃林诸处 注释: 红夹沟,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桃林,指的是桃花盛开的景象。 译文: 红夹沟的桃林处处都是。 柔飔听入总骚牢 注释: 飔,风的意思;骚,指《离骚》,屈原的作品。总骚牢,指沉浸在《离骚》的意境中。 译文: 柔和的微风吹过,仿佛听到了《离骚》中的悲壮之声。 踏踏荒原静不嚣 注释: 踏踏,声音轻快;荒原,广阔的土地;嚣,嘈杂。 译文:
【解析】 此诗是作者在赴官途中,途经家乡蕲州时所作。“使竣还里发自蕲上”,点明诗人此次返乡的缘由,即因朝廷命使回京而归。首句写诗人由京城出发,一路乘船经九江,溯流至蕲州;次句写诗人行至蕲州后沿路所见景色。颔联两句写景。“暖当蔬甲”指春日蔬菜生长得旺盛,香气四溢;“烟薄枝头翠作衙”指春风拂动枝叶摇曳多姿,如旌旗在风中摆动。颈联两句写诗人归途中的心情感受:既已感到了久别故乡的惆怅和孤独
留别刘晖吉司理 其一 衙庭峰影簇如簪,坐起行吟致尽酣。 政入委蛇君较得,梦成迁扰我何堪。 耶溪恰好乘春泛,古穴曾闻列炬探。 独少清机相接取,虚留双屐越江南。 注释:衙庭:官府。耶溪:地名,在今江西宜黄县南。这句说自己和司理刘晖吉一起乘船游览耶溪。清机:指清明的月亮。这句说自己在月下与刘晖吉相会
【注释】 1. 过白雪楼:经过白雪楼。白雪楼,在今陕西西安东南。 2. 漠漠:空旷广大的样子。 3. 高怀:指旷远的胸怀。 4. 问公曾否此栖寻:问你是否曾经在此居住寻求。 5. 阁:这里指楼阁,即白雪楼。 6. 代有新诗孰古今:历代都有新的诗歌创作,谁又能区分是古今呢? 7. 早悟荣衰已属幻:早知道荣耀与衰败都是虚幻的。 8. 果经游止不须深:既然已经经历了,就不再需要过于执着了。 9.
【注释】 芳兰怨:咏香兰花。 合欢明月讵须论,梦入湘沅乍返魂。 无可篆心香一点,将何寄远泪重痕。 早嫌腕弱宁辞拙,为怯风多许护存。 掷向道傍薪共束,衔恩未敢冒称恩。 【赏析】 《芳兰怨》是一首咏物诗,咏的是香兰。首句写香兰的香气馥郁,次句写香兰被风吹落而飘散。第三四句写香兰虽然凋零却仍留有芳香,诗人用“一点”和“重痕”来表示这种难见难收的香气。第五六两句说香兰的香气虽美却不能久留
【注释】: 华不注山,在山东省济南市南郊。历城县西北三十里处。《太平寰宇记》卷一一八引《一统志》:“华不注山一名华公山。” 历城贵君:指李邕。李邕曾官至北海(今山东潍坊)郡太守。 游:游览。 参错阴晴望更妍:参错,交错。阴晴,天气变化。妍,美好。 笋株:竹笋。青戛戛(jiá jiá):形容竹笋的青色明亮、挺拔。 小舒莲瓣净娟娟:形容莲花的花瓣洁白、美丽。 争:争相攀援。危石:险峻的岩石。 幽感
沙河道中 寒气初浓风渐加,日光斜逗冷沉沙。 皑皑恍忆峰前雪,猎猎真同塞下花。 欲落群鸦千万点,才添荒戍两三家。 回看夹道垂残柳,百念攒心未有涯。 注释: - 沙河道中:在沙漠中的沙道上,这里指沙漠中的小径。 - 寒气初浓风渐加:寒冷的天气开始加重,风也逐渐增大。 - 日光斜逗冷沉沙:夕阳斜照在沙漠上,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 皑皑恍忆峰前雪:洁白的雪花让人想起山峰前的雪景。 - 猎猎真同塞下花
【解析】 此诗首联写芳兰被弃置,无人问津。颔联写兰的凋零,为全诗之纲。颈联承上启下,转出“幽谷”与“危芳”,由物及人,以己度芳。末联承颈联而来,以莲自况,抒发身世之感。 【答案】 译文:几枝兰花被缄封在南方金地,忍心让它沾上尘泥受蠹虫侵袭。日落时小窗频频送眼目,天冷时翠袖好关心意。起初怀疑幽谷无人问津,再担心香花落入深砌。口嚼莲须应是独苦,含着酒杯沉默到如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