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雍来
【注释】 幽人:隐居的人。恋:依恋;恋慕。幽境:幽雅的境界,指深山僻静之处或幽美的景色。石罅:石缝。流泉:泉水。万籁:各种声音,这里泛指大自然的各种声响。残夜:将尽的夜。含情:满怀情意。话昔年:叙说过去的事情。断峰:断开的山峰。衔:含着。月落:月亮落下。短榻:矮床。枕云眠:枕着云雾而睡。洪崖:传说中的仙人名。拍肩:拍肩膀,表示亲昵。 【赏析】 这首小诗写隐士对幽美环境的依恋和对往昔往事的回忆
《寄白鹤院小楼》 书白鹤院小楼,楼跨层峰杪。 泉飞绝壑低。险容丹壁竖,阴束白云栖。 清啸常怀阮,幽琴复忆嵇。 他年寻旧隐,谁与共攀跻。 注释: 1. 书白鹤院小楼:在书中提及或写下白鹤院小楼。 2. 楼跨层峰杪:小楼横跨在多层的山峰之上。 3. 泉飞绝壑低:泉水从深深的山谷中奔涌而出。 4. 险容丹壁竖,阴束白云栖:山崖陡峭,如同丹红色的墙壁直立;阴暗处有云彩缠绕栖息。 5. 清啸常怀阮
【注释】: 1. 穿洞:指穿行于山洞之中,这里指的是穿越山间小道。 2. 入山复出山:进入山林后又离开,形容四处游荡、无目的地行走。 3. 苍茫:茫茫一片,无边无际。 4. 倏忽:忽然,突然。 5. 尘寰:人间,人世。 6. 回睇经行处:回头望去经过的地方。 7. 重来未易攀:再来此地不易攀登。 8. 岭头云一片:山岭之上的云雾宛如一片。 9. 相送到人间:仿佛是天上的仙家,将我送到了人间。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主题、作者的情感态度、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等。本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和注释来赏析。第一句“一眺石门洞,还寻笔架峰”,写诗人游历了石门洞之后又游览了笔架山,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古迹的喜悦之情;第二句“道人多逸兴,先我卧芙蓉”,“道人”是指道士。诗人看到道人们在游览山水之间兴致高昂
【注释】 柬:问候;嵇霁峰:人名,不详。 石门夜吹笛:用“石门”作代称,意即石门山(在江苏宜兴),这里指诗人自己。 送子出云端:把孩子送出天边云层,形容送别时的情景。 相寻淮水寒:淮河之水因寒气而结冰,所以有“淮水寒”之说,这里指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淮河之水一般寒冷。 情从诗味厚:指诗歌中蕴含深厚的情感。 别向客途难:指离别之路艰难曲折。 恐惜知音渺:“知音”指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渺”指稀少
诗句解释: 1. 峰盘如翠环:描述山峰的形状,如同一个绿色的环。 2. 谁构落霞间:疑问句式,表达了一种对山与天交界处景色的赞叹。 3. 云去欲移树:形容云雾流动,似乎要移动树木一样。 4. 日斜难恋山:表达夕阳西下时,难以留恋山景的情绪。 5. 道人能旷逸:称赞道人(可能是指僧人)心胸宽广超脱。 6. 绝顶共跻攀:一起攀登到山顶的动作,表达了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 7. 一片笠湖水,天光相与闲
【注释】: 1. 天趣楼:位于山西太原晋祠,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年-1053年),是晋祠的主要建筑之一。 2. 何处最情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天趣楼上欣赏美景时,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和美好情感。 3. 岚光总在楼:这里的“岚光”指的是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而“总在楼”则表示这种景象无论何时都在天趣楼上出现。 4. 谁能当远别,不复起离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他认为
郊步 气回寒未散,雨歇启扉迟。 野外春无迹,林中鸟已知。 晓晴多妙意,村落薄朝曦。 一往溪西远,疏篱立片时。 注释: 1. 气回寒未散 - 描述天气由寒冷转为暖和的状态。 2. 雨歇启扉迟 - 雨后初晴,推开门来时发现光线柔和。 3. 野外春无迹 - 春天的踪迹在野外看不到,指春天已过。 4. 林中鸟已知 - 林中的鸟儿已经知晓春天离去的消息。 5. 晓晴多妙意 -
踏月至石门偕依乾道人华甥樽五儿蔤 菖带凉生夕,寻幽兴共攀。 注释:夜幕降临,菖蒲带着清凉的气息,月光洒满大地。我怀着寻找幽静的兴致,与乾道人和华甥、樽五儿一同攀登着山巅。 谁知飞片月,先已挂云端。 注释:谁能想到,那飘渺的月亮早已挂在了云朵之上。 林碧露光碎,山苍人语残。 注释:树林郁郁葱葱,露水晶莹剔透;山峦苍翠欲滴,人声依稀可辨。 泉流花影乱,寂寂卷帘看。 注释:泉水潺潺流淌
酬补山 泉水流延送客人离去,一去不返绝人踪。 却与知交告别,闲居幽静的窈窕山峰。 白云依恋寒谷中,明月淡泊依傍松间。 静下心来悟通穷通之理,远处响起悠远的钟声。 注释:1. 泉流延客去:形容水流绵延,如同对客人挥手道别。 2. 一往绝人踪:形容泉水奔流,仿佛要永远消失于人迹之外。 3. 却与知交别:形容与朋友分别。 4. 闲栖窈窕峰:形容在幽静的山峰中悠然自得地居住。 5. 寒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