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夜吹笛,送子出云端。
岂意经年别,相寻淮水寒。
情从诗味厚,别向客途难。
恐惜知音渺,抱琴未肯弹。
【注释】
柬:问候;嵇霁峰:人名,不详。
石门夜吹笛:用“石门”作代称,意即石门山(在江苏宜兴),这里指诗人自己。
送子出云端:把孩子送出天边云层,形容送别时的情景。
相寻淮水寒:淮河之水因寒气而结冰,所以有“淮水寒”之说,这里指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淮河之水一般寒冷。
情从诗味厚:指诗歌中蕴含深厚的情感。
别向客途难:指离别之路艰难曲折。
恐惜知音渺:“知音”指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渺”指稀少。意指担心没有知己。
抱琴未肯弹:抱着琴,但不愿意弹奏。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作者为友人嵇霁峰所写。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依依不舍的情感。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首句“石门夜吹笛”,描写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石门山的夜晚,一位诗人正在吹着笛子,那悠扬的声音仿佛飘荡在云端之上。这种描绘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能,又营造出一种空灵、超脱的氛围。
第二句“送子出云端”,进一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人将孩子送到天边的云层上,形象地表达了对孩子的依依不舍之情。这里的“云端”不仅象征着高远的天空,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暗示着离别的艰辛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第三句“岂意经年别,相寻淮水寒”,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他没有想到经过这么多年的分别,如今又要再次相见。而此时的淮河之水因为寒冷而结冰,更加增添了离别的凄凉之感。这里的“淮水寒”既点明了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寂寞。
第四句“情从诗味厚,别向客途难”,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感情状态。他深知诗歌中的情意深厚,而离别之路则充满坎坷与不易。这里的“客途难”既体现了诗人的漂泊不定,也揭示了人生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最后一句“恐惜知音渺,抱琴未肯弹”,表达了诗人的担忧与忧虑。他担心没有知己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因此宁愿不弹奏琴曲也不愿意去追求那份可能的安慰。这里的“抱琴未肯弹”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也揭示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渴望。
这首七言绝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依依不舍的情感。同时,它也启示我们珍惜眼前的友谊,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