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蘅芳
【注解】 郁郁:形容山涧中的松树苍翠茂盛。 凛凛:威武的样子。 懔懔(lǐn):形容气势威严的样子。 七尺躯:人的身材,这里指人的身体像松树那样高耸直立。 万卷书:比喻丰富的知识。 揣摩:思考,研究。 经师:古代的大学者。 雕虫:一种刻绘小虫的文具或技艺。这里指文学艺术方面的东西,即文学艺术创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归故里后所作,表现了诗人对名利淡薄、志趣高尚
注释:六法,即中国传统绘画的六种画法。南宗、北宗,是唐末五代时对山水画家的两种不同评价。南宗强调表现对象的精神气韵,而北宗则重写生。都,指所有的人。 赏析:这首诗赞扬了这位布衣画师在绘画史上的贡献。诗中指出他的画风格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方注重意境,北方则更注重形似。但是,无论哪一种风格,他都能完美地表现出来。他的画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赏,甚至可以说是“古今画苑”的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宿王屋山北谷口题诗》。下面是诗句和译文对照: 平沙茫茫远树低,白日欲没西山西。 一车隆隆苦行役,辙迹已穷愁路迷。 登高极目远烟起,知有茅店临荒溪。 回车寻途急奔赴,已见宿鸟投林栖。 到门不暇解鞍蹬,即往四壁搜留题。 春蛇蜿蜒秋蚓瘦,遍视始得穷端倪。 无盐嫫母互斗艳,颦眉龋齿争哀啼。 村腔俚语实秽鄙,大雅岂屑相歌诋。 璠玙韬光杂瓦砾,独鹤敛翮参群鸡。 是何神仙偶游戏
注释: 1. 我从江南来,遍地是青草。 我:代词,我。 江南:中国长江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特指今江苏、浙江等地。 2. 自从渡淮黄,平沙白浩浩。 淮黄:淮河和黄河。 3. 天时异燠寒,风日顿酷燥。 天时:气候或气象条件。 4. 河干或通车,平地转积潦。 河干:河流的两岸地区。 5. 行来未十日,面目渐枯槁。 行来:行走而来。 6. 纵无思乡心,未免亦懊恼。 纵:即使。 7. 仆夫言告我
淮阴钓台 淮水西风萧瑟,淮阴侯韩信已去,至今千年。 汉家事业长久淹没,但钓台遗迹仍在。 曾忆昔日王孙未得遇时,英俊之才沦落在淮阴渡边。 一顿一饭难以回报漂母的大恩,只抱鱼竿度过朝暮时光。 谁知天意将亡的秦,孤鸣篝火,群疑神怪。 揭竿而起斩木而攻,大江南北皆起风尘。 英雄自古皆被天地所养,振臂高呼乾坤如同反掌。 平生自持大将之才,未见干戈仍感技痒。 忽闻鼙鼓声来南方,八千子弟从项梁。
注释:展开纸张挥笔毫不费力,脱去衣装盘坐在地已经好几个小时了。如果按绘画技艺来推断他的水平,他应该比甬东的老画家还要高明。 赏析:此诗赞美了一位老画家在绘画艺术上的高超技巧和精湛技艺。诗人首先以“伸纸挥毫不构思,解衣磐礴已多时”形容这位老画家绘画的从容与自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从容淡定、游刃有余的绘画技艺。接着用“若从绘事推能品,合让甬东老画师”一句来赞叹这位老画家的高超技艺
注释: 1. 子仪、光弼,都是唐代名将,这里借指当时的两位重要将领。 2. 秋,这里指秋季,也暗含了秋天的凉意和收获。 3. 人物否臧有所指,这里的否臧可能是指人的品行或道德品质,有所指则是指有明确的指向或评价。 4. 事权不属空杞忧,这里的事权不属指的是权力不属于自己,而杞忧则是指过度担心和忧虑。 5. 吾恐彭篯亦夭死,这里的彭篯是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夭死则是指过早地死亡。 6.
题岳父邹壮节公遗墨 公余妇翁余公婿,我年十二初纳币。 公之碧血殉白门,我年二十犹未婚。 平生未曾识公面,瞻拜遗墨悽心魂。 嗟公忠悃不得直,我妻归来泪沾臆。 十年离乱常纷纷,我遂橐笔歌从军。 湘乡大帅拥貔虎,攻克金陵复王土。 吊公忠魄空徘徊,颓垣破瓦生蒿莱。 据公遗墨见公志,群请曾侯奏其事。 言官卤莽操弹章,无端蜚语竟中伤。 朝廷震怒我胆悸,文正当时亦被议。 举朝正士咸愤然,列名上愬如联蝉。
我亦书名附余纸,为述从前事如此。 注释:我也把我写的诗题在纸上,为了讲述过去的事就像这样。 赏析:诗人在岳父的遗墨上题诗并作注说明,表达了对岳父深深的怀念之情
一别竟成鬼,凄凉管茂材。 已无家可返,犹冀骨能回。 南国传烽火,西泠付劫灰。 遗骸寻不得,每念不胜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