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茫茫远树低,白日欲没西山西。
一车隆隆苦行役,辙迹已穷愁路迷。
登高极目远烟起,知有茅店临荒溪。
回车寻途急奔赴,已见宿鸟投林栖。
到门不暇解鞍蹬,即往四壁搜留题。
春蛇蜿蜒秋蚓瘦,遍视始得穷端倪。
无盐嫫母互斗艳,颦眉龋齿争哀啼。
村腔俚语实秽鄙,大雅岂屑相歌诋。
璠玙韬光杂瓦砾,独鹤敛翮参群鸡。
是何神仙偶游戏,笔迹偶尔留鸿泥。
循墙且作百回读,清爽胜食哀家梨。
我持钩吴入燕赵,遍历邹鲁经青齐。
每逢好句辄狂喜,恨不素手相提携。
亟须蒐罗入行橐,淘汰瓦石扬秕粞。
详书岁月及邑里,姓氏一一堪参稽。
他年湖海倘邂逅,敢摘诟病交评批。
呼童为我俱鸡黍,明朝碌碌仍轮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宿王屋山北谷口题诗》。下面是诗句和译文对照:

平沙茫茫远树低,白日欲没西山西。

一车隆隆苦行役,辙迹已穷愁路迷。

登高极目远烟起,知有茅店临荒溪。

回车寻途急奔赴,已见宿鸟投林栖。

到门不暇解鞍蹬,即往四壁搜留题。

春蛇蜿蜒秋蚓瘦,遍视始得穷端倪。

无盐嫫母互斗艳,颦眉龋齿争哀啼。

村腔俚语实秽鄙,大雅岂屑相歌诋。

璠玙韬光杂瓦砾,独鹤敛翮参群鸡。

是何神仙偶游戏,笔迹偶尔留鸿泥。

循墙且作百回读,清爽胜食哀家梨。

我持钩吴入燕赵,遍历邹鲁经青齐。

每逢好句辄狂喜,恨不素手相提携。

亟须蒐罗入行橐,淘汰瓦石扬秕粞。

详书岁月及邑里,姓氏一一堪参稽。

他年湖海倘邂逅,敢摘诟病交评批。

呼童为我俱鸡黍,明朝碌碌仍轮蹄。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游览王屋山时,看到沿途有很多行人在壁上题诗后,自己也跟着题了几首。他非常喜欢这些诗,觉得比自己的诗要好得多。于是他把这些诗收集起来,准备带回去给亲友们看。

诗人描述了自己所见的景象。“平沙茫茫远树低,白日欲没西山西。”这里的平沙、远树、夕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出了这个景象的特点,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一车隆隆苦行役,辙迹已穷愁路迷。”这里,诗人用“隆隆”形容车声,用“愁路迷”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又形象,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诗人描绘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登高极目远烟起,知有茅店临荒溪。”这里,诗人通过“登高”、“极目”、“远烟起”等词语,描绘出了自己站在高处看到的景色。而“茅店临荒溪”,则让人联想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回车寻途急奔赴,已见宿鸟投林栖。”这里,诗人用“回车”、“急奔”、“宿鸟投林栖”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急切和不安。

诗人继续描绘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到门不暇解鞍蹬,即往四壁搜留题。”这里,诗人用“到门”、“不暇”、“四壁”等词语,描绘出了自己到达目的地后的情景。而“搜留题”,则让人联想到了诗人对于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春蛇蜿蜒秋蚓瘦,遍视始得穷端倪。”这里,诗人用“春蛇蜿蜒”、“秋蚓瘦”等词语,描绘出了自己所看到的美景。而“穷端倪”,则让人联想到了诗人对于美景的探索和发现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