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灯熠熠香成灰,灵符飞去诗魂来。
为言昨宵洞庭晏,坐有佳客同倾杯。
赋成长句赠谁某,金刀之忏将军才。
平沙茫茫木不律,食叶春蚕又下笔。
新诗索和句瑰奇,累牍连篇自录出。
将军刘姓是阿谁?就君诗意思风期。
吾闻当年刘越石,吹笳退敌有神策。
幽魂毅魄终古存,昨夜与君或同席。
然而职官之制今古殊,军门之称昔所无。
又况将军部下辖兵有定额,何以十百千万奇零不整累累如贯珠?
想是当时三万七千五百一十有二卒,实与将军同袍同泽同战同捐躯。
然而君诗论成不论败,往复揣摩大可怪。
得毋将军今日犹生全,梦魂来与君周旋。
雏姬窈窕二八年,天阴泥滑路几千。
君亦携去登华筵,男女杂坐何喧阗。
淳于一石已醉眠,归来独自大可怜。
我知不必真有此,此是君之寓言耳。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和乩仙(刘将军)的对话,表达了对人生、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每句的逐条释义:
- 明灯熠熠香成灰,灵符飞去诗魂来。
- “明灯熠熠”形容灯火辉煌,“香成灰”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灵符飞去”则象征着某种力量或影响的消失,而“诗魂归来”则表明诗人重新找回了创作的灵感和活力。
- 为言昨宵洞庭晏,坐有佳客同倾杯。
- “昨日洞庭”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夜晚或事件,“佳客同倾杯”意味着与朋友共同庆祝或饮酒。这里的“佳客”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其他有才华的人。
- 赋成长句赠谁某,金刀之忏将军才。
- “长句”指的是较长的诗句,“赠谁某”可能是在寻找合适的对象或表达某种意图。“金刀之忏”则表示对将军的尊重和怀念。
- 平沙茫茫木不律,食叶春蚕又下笔。
- “平沙茫茫”描绘了一种开阔、平坦的景象,“木不律”可能指的是缺乏规则或秩序。“春蚕又下笔”则暗示着诗人在春天时又开始创作。
- 新诗索和句瑰奇,累牍连篇自录出。
- “新诗索和句”指的是创作新的诗歌并寻求他人的回应或赞美。“累牍连篇”则形容诗人的创作数量很多,“自录出”则表示诗人自己记录这些作品。
- 将军刘姓是阿谁?就君诗意思风期。
- 这里的“刘姓”指的是将军的姓氏,“阿谁”是一种反问的语气,询问是谁。“就君诗意思”则表明诗人在解读或领会将军的诗歌内容和风格。
- 吾闻当年刘越石,吹笳退敌有神策。
- “刘越石”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刘越石,“吹笳退敌”是一种古代的战术或策略,“有神策”则表示这种战术或策略具有神奇的效果或能力。
- 幽魂毅魄终古存,昨夜与君或同席。
- “幽魂毅魄”指的是英勇的灵魂或精神,“终古存”表示这种精神或灵魂一直存在至今。“昨夜与君或同席”则是说在过去某个夜晚,诗人与这位将军曾有过共处一桌的机会或经历。
- 然而职官之制今古殊,军门之称昔所无。
- “职官之制”指的是古代的官职制度或组织形式,”今古殊”表示这种制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军门之称”指的是军队中的一种称谓或身份,”昔所无”则表示在古代是没有这样的称谓的。
- 又况将军部下辖兵有定额,何以十百千万奇零不整累累如贯珠?
- “将军部下辖兵有定额”指的是军队中的编制和规定,”十百千万奇零不整”表示这种编制中的数字和排列方式不规则且不整齐。”累累如贯珠”则形容这些数字和排列像串在一起的珍珠一样紧密相连。
- 想是当时三万七千五百一十有二卒,实与将军同袍同泽同战同捐躯。
- “当时三万七千五百一十有二卒”指的是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军队规模,”实与将军同袍同泽同战同捐躯”则进一步描述了这些士兵与将军之间的深厚关系和共同经历。
- 然而君诗论成不论败,往复揣摩大可怪。
- “君诗论成不论败”指的是诗人对将军诗歌的评价,既不是赞誉也不是贬低,而是保持客观的态度。”往复揣摩大可怪”则是对这种评价方式感到惊讶或不解。
- 得毋将军今日犹生全,梦魂来与君周旋。
- “得毋将军今日犹生全”是对诗人自己的一种假设性提问,意思是是否认为将军今天仍然健在并且还在梦中与诗人交流。”梦魂来与君周旋”则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将军再次见面并与其进行交流的愿望。
- 雏姬窈窕二八年,天阴泥滑路几千。
- “雏姬窈窕二八年”可能指的是年轻女子的名字和年龄,”窈窕”是一种美好的意思,”二八年”表示女子的年龄大约是二十岁左右。”天阴泥滑路几千”则描绘了当时的交通或环境状况,天空阴沉、路面泥泞且滑,导致行走变得困难。
- 君亦携去登华筵,男女杂坐何喧阗。
- “华筵”指的是豪华的宴会,”男女杂坐”则表示宴会上既有男性也有女性参加,他们互相交谈、欢笑。”何喧阗”则形容这种热闹的气氛。
- 淳于一石已醉眠,归来独自大可怜。
- “淳于一石”可能是一种酒的名字或者人物的名字,”已醉眠”则表明他已经喝得非常醉了,无法再参与活动。”归来独自大可怜”则表达了诗人看到这个场景后感到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 我知不必真有此,此是君之寓言耳。
- “我知不必真有此”是对诗人自己的一种解释或判断,意思是诗人知道这并不一定是真的情况,而是诗人自己的想象或虚构。”此是君之寓言耳”则表明这可能是将军对诗人的一种比喻或象征性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