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钧
【注释】 1. 过武昌赠梁节庵太守前辈其二:是作者写给梁节庵的一首诗。梁节庵,姓梁名尚吉,字仲山(一作仲山),号节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诗人。 2. 北游闻见未能新,东徼烽烟彼有人:意谓从北方归来,所见所闻没有新鲜感,而东面的边疆却有战火。 3. 偶梦乘车游鼠穴,岂期飞剑合龙津:指在梦中曾驾车进入老鼠洞。飞剑合龙津,意指在梦中曾驾车进入龙津口。 4. 夕阳照我飘零色,明月疑君駊騀神
【注释】 雄略:豪迈的谋略。英姿:英俊的仪表。夙昔:从前,以前。南楼:指武昌城楼上。文昌:文官之位。日下:朝廷。龙:比喻人才众多。集:聚集。武节:武将之职。飙驰:疾驰。白兽幢:白色战旗。讲舍:学校、官府。规谟:计划和策略。弟一:第一。淮阳守:淮阳县的县令。天池:天空中的水池。意未降:志气没有消沉。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别梁节庵太守时作的。梁节庵在作者任江西巡抚期间为南昌知府
《庚子落叶词同李亦元王聘三作》是清末民国初诗人曾广钧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鹤市山花蔓镜台:描述了鹤市的山花盛开,如同镜台上的鲜花一样绚烂夺目。 2. 鱼灯汞海落妆梅:鱼儿在灯光中游动,如同海水中的珍珠落入水中,而梅花在灯光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3. 三泉纵锢悲宁塞:表达了对边塞之地的深沉哀愁,尽管被囚禁但内心仍然感到悲伤。 4. 五胜空埋恨未灰
【注释】: 1. 帘外晓风吹碧桃:指清晨的风轻轻吹拂下,碧桃树盛开着娇艳的花朵。 2. 未央前殿咽秦箫:未央宫的大殿里,传来了悲凉的秦地笛声。 3. 石华广袖谁曾揽:石华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女之一,她有宽阔的衣袖可以拥抱天地万物,却无人敢去抚摸。 4. 沈水奇香定未烧:沉香是一种珍贵的香料,其香气扑鼻而持久,但没有人能够将其点燃。 5. 荷露有情抛粉泪:荷花上挂着露珠,仿佛在抛洒着晶莹的泪珠。 6.
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首七绝,其内容大意如下: 余傍资水溯流采金遂穷序水之源贪其山水或冒雨陵雪坐卧松泉至数日不返受障气饮毒泉前后历年至戊申夏五又泛洞庭浮沅遍涉辰鼎渐诸水水中大洲率新淤水皆有毒居之者辄病疟余亦染焉客益阳就医六月廿七日日加申见一人杂诸人中但有身首无腰足问左右皆不见乃鬼也至七月朔酉时若虢太子之尸蹶者炊许觉魂游空虚中余素有离魂病然尚知魂与我为对待者此日则不知有我嗒然若丧其一乃真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首先,要明确此诗的作者,“汪衮甫荣宝来湘查考咨议局谭组安冯星槎曾孳元三咨议”说明诗人为谭嗣同、曾纪泽、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天心阁同座有胡子靖监督杨皙子京卿即席口号送衮甫还京兼奉同席诸君子 其一”,则说明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其次,要注意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并结合注释进行赏析。 “参差劳燕逐飘蓬,何意湘楼啸咏同。”两句的意思是:燕子参差地飞着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描绘了他在资水溯流采金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自称胡鹤山司马文忠之族侄而定臣农部的季父行定臣善视之,是一位有吏才、以局干自憙的医生。 诗的第一句“余傍资水溯流采金遂穷序水之源贪其山水或冒雨陵雪坐卧松泉至数日不返受障气饮毒泉”描述了诗人在资水边采金的过程,他为了追求美景和财富,不顾恶劣的气候条件,甚至不惜中毒。这里的关键词“傍”、“溯”、“穷”、“贪”、“陵”、“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作品,描绘了他在扁舟上创作画作的情景。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英光宝晋在扁舟 - 英光宝晋指的是王冕,他的名字中的“晋”字有光彩照人的美意,因此用“英光”来形容他很有文采。扁舟则是指小船,这里的“扁舟”可能指的是王冕乘坐的小船,或者是比喻其生活的简朴和自由。 2. 老貌群形笔不休 - 这句话描述了王冕年岁已高但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他以老当益壮的精神
【注释】 赵芷孙,字启霖(1607-1692),号石屋,江南丹阳人。清顺治三年进士,授行人司行人,迁太常寺少卿,以病告归。有《石屋诗集》。陆君申甫是赵启霖的挚友,也是一位才子。 “一疏嶙峋动九天,番吴待漏罢歌田。” 意思是:一封奏折,犹如山岳般耸立,震动九天;蜀地的吴国官员们,都在等待奏折的批复,放下了歌舞娱乐的生活。 “霜鹰整翮功收晚,驳马偏蹄梦应贤。” 意思是:霜雕般的猎鹰,在秋风中振翅高飞
【注】蕳:同“柅”,指马缰。 西京:今洛阳,在河南。奏对:皇帝召见,问政。 北海经: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汉武帝命他带西域的奇物到京城长安,并请他作《西域图记》。后因称西域为“北海”。 畏后车:汉武帝时,匈奴休屠王与乌孙共立昆莫单于,休屠王自恃强大而轻敌,曾对武帝说:“我兵加昆莫(即单于)十余万众,势当一日荡灭。”武帝回答:“天子共匈奴天下、大数也。蛮夷大率贪而喜利,见可欲则利尽矣,难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