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继光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张中丞庙》。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议论。 首联“阴森殿壁夹松楸,浩气还凭庙貌留。”描写了张巡、许远在睢阳坚守孤城时的景象:“庙貌”指庙宇和祠像。殿壁阴森,松柏苍翠。这里用笔简练,但意境深远。诗人通过“阴森”二字,写出了庙宇的肃穆庄严。“浩气”,形容气概宏大;“还凭庙貌留”,说明他们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浩然正气却永远留在人间。 颔联“鼠雀已空臣力竭,江淮永奠阵云收
望公坞上碧云堆,松吼苍崖石壁开。不向珠帘看飞瀑,笑人空到此山来。 - 诗句解析: 1. “望公坞上碧云堆”:此句描绘了望公坞上云雾缭绕的景象,如同堆积的碧绿色云层。 2. “松吼苍崖石壁开”:描述了松树在苍茫的崖壁上发出的声音,犹如山石被震撼,岩石裂开。 3. “不向珠帘看飞瀑”:诗人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不被瀑布的美丽吸引,而是专注于观察周围的自然美景。 4. “笑人空到此山来”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以及注释: 青祁渰水(注音:qīng qí yǎn shuǐ) - 青:颜色,这里指绿色。 - 祁:山名,位于江苏无锡南郊。 - 渰:覆盖。 - 水:指湖水。 - 粘天:与天空融为一体,形容湖面非常平静,水天一色。 蟹簖渔罾(注音:xiè léi yú gēn) - 蟹:一种动物,生活在淡水中。 - 簖:捕鱼用的竹制栅栏,用来捕捉水中的动物。 - 鱼罾:捕鱼工具
古韵今风——《梁溪欸乃歌七首·其四》赏析 赵继光,生活于乾隆年间,字夔阳,号止斋,无锡人。终生布衣,著有《漱雪草诗》六卷。此作品是其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清代文人的才情与雅志。 “书香偏和麝香飘”,开篇即点明主题,书香与麝香的并置,不仅形象生动,也寓意深远。麝香,一种珍贵的香料,代表着贵重与稀缺,而书香则是文化的沉淀与智慧的结晶。两者的交融,既表现了文人对知识的尊崇
《梁溪欸乃歌七首 其六》: 闾江北接胥山景,山麓灵胥庙貌存。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家乡的深情怀念。诗中通过“阊江”这一地理名词引入背景,点明了地理位置,为后文铺垫。“胥山”则作为自然的景观出现,增添了诗意与画意。诗人在描述自然景观时,巧妙地将其融入历史文化之中,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这种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赵继光的《梁溪欸乃歌七首 其五》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的诗歌。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浒溪溪口白云封:描述浒溪溪口,天空中洁白的云朵仿佛被封存在此处。 2. 罨岸桃花水映红:在罨岸的岸边,盛开的桃花与水面交相辉映,使得水面也呈现出红色。 3. 柔橹呕哑小桥畔:在小桥边,柔软的橹声和咿哑的歌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 4. 几家同住武陵中
这首诗是赞美梁溪的。周家泰伯宋龟山指的是周泰伯,宋龟山指的是宋代名臣宋龟龄。 道德涵濡惠水间:指周泰伯的道德品质在惠水一带流传,影响深远。 一样文明称鼻祖:指梁溪(今江苏无锡)的文化与周泰伯、宋龟龄等历史人物相提并论,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代表。 弦歌声里化荆蛮:指在音乐和歌声中,梁溪地区的人能够将南方少数民族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文化风貌。 注释:这首诗赞美了梁溪地区的文化传承和民族融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宿于三茅峰的山水画卷。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幽琴唤山晓,林端尚微月。 幽深的琴声唤醒了黎明的山峦,树林的边缘还挂着淡淡的月亮。 军持汲石泉,漱齿维摩室。 士兵们手持石壶汲取泉水,漱洗着牙齿,仿佛置身于维摩诘(即维摩诘居士,唐代高僧)的禅室里。 推窗太湖翻,下瞰鼋鼍窟。 推开窗户,看到太湖水面波涛翻滚,向下俯瞰,可以看到鼋(一种大型爬行动物)和鼍(又称鳄鱼)的洞穴。
【注释】 右军: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永和: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兰亭序》。墨池:即砚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咏右军(王羲之)宅后空王(指西晋名士阮籍)的诗。首句“右军宅作空王宅”,意谓在王羲之的宅基上造了一座空王的宅第。次句“眼底沧桑如是观”,意思是说,眼前所见的景物已非旧日景象;三、四两句承此而来,“剩有多情永和月,夜深还照墨池寒”,意思是说,虽然有永和之月陪伴着我,但夜已很深了
【诗句释义】 山水娱乐我的心灵,岂只洗净尘俗。 走出城西门,苍翠的山峦环绕着华山薄雾。 西神迎接我们这外来人,数片白云从山谷升起。 穿越云层和泉水的通道,清脆的声音像是弹拨琴瑟。 隔着山涧传来樵夫歌唱,因此我们能渡过山麓。 【译文】 山水让我心灵愉悦,难道只有洗去尘土世俗。 走出城外,看见华山脚下郁郁葱葱。 西王母迎候我们这客人,几片云飘来山间谷底。 穿行在云雾中,泉水从石洞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