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正
《九日三绝》赏析 《九日三绝》是明代诗人岳正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雨中的篱菊和风中的金橙,描绘了秋日景色之美。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还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第一句“雨中篱菊破轻黄,风外金橙试远香”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雨后初晴的乡村画面。篱笆边的菊花经过雨水的洗涤,露出了淡淡的黄色,而远处随风飘来的是金橙(柑橘)的清香,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嗅觉的结合
诗句释义: - 扁舟东去背西风:扁舟,即小船;东去,向东航行。这里描绘了一幅小船逆风而行的画面。 - 数幅轻帆一望中:数幅,形容数量不多;轻帆,指船上的帆。一望中,表示视野开阔。这句诗描绘了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行驶,帆影摇曳的情景。 - 飞尽芦花雪欲下:飞尽,形容芦花飘落的景象;雪欲下,指雪花即将飘落。这句诗描绘了芦花被风吹散后,雪花开始飘落的场景,给人一种冬日即将来临的感觉。 - 带将秋色过江东
注释: 1. 曾倚东风嗅国香:曾经依靠春风嗅闻国家的香气。 2. 星轺此日度沅湘:乘坐星夜的马车,今天渡过沅江和湘江。 3. 于今客里看图画:如今身在异乡,只能看到图画了。 4. 搔首无言只自伤:无奈地挠着头,却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自我安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通过诗人对国家和自己的感慨表达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人在春天的时候曾经凭借春风嗅到了国家的气息
【注释】 (1)九日三绝: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李邕等八位诗人在唐高宗永徽年间,因文才出众,被召为“文章御用”的学士。他们写的《九月九日登高》诗,是当时文人墨客中极富盛名的作品。后因称重阳节的登高的诗文活动为“九日三绝”。 (2)菊花又报一年秋:指重阳节已到,菊花盛开。 (3)聊复凭高解我忧:意思是说,趁着这美好的时光,我独自登高远望,以排遣内心的忧愁和烦闷。 (4)秋水长天那更得
注释: - 胜游眼界隘寰区:指游览的景色非常壮丽,足以让眼界开阔。 - 如意声高缺唾壶:形容说话声音洪亮,但缺少幽默感或风趣,类似于“如意”和“唾壶”两个成语的含义。 - 闻道上林花最好:听说京城里的上林花非常好看。 - 又随春色到皇都:又随着春天的气息来到了京城。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的一种形式,通过描写风景和表达感情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首句“胜游眼界隘寰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旅行图景
【注释】 结发初成燕尔婚:指新娘子刚结婚时。方氏贞静诗:写妻子的贞节。结发,束发,古时女子十五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燕尔,夫妻和好。 箜篌竟作凭河别:指妻子死时,丈夫用箜篌弹奏《别曲》来表达自己的哀情。箜篌,一种弹拨乐器。凭河别,临河送别。 精卫长衔渡海冤:指妻子死后,丈夫在海边上垒石头,每天投木石喂海中的精卫鸟,以寄悼念之情,并表明自己要报仇雪恨的心志。精卫,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
【注释】 (1)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三绝:即三首绝句。 (2)木落江寒秋已赊:木落叶子飘零了,江上寒气袭人秋意已过。赊,过。 (3)不堪时节促年华: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已是深秋季节。 (4)长啸:大声地呼唤。 (5)闲向空庭嗅菊花:在空旷的庭院中,悠闲地闻着菊花的香味。 【赏析】 《九日三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此诗写重阳佳节,抒发怀古、伤时、叹老、咏菊之情。全诗构思巧妙
【诗句释义】 “经筵(1)初开有述”:经筵是皇帝为讲学而设立的场所,这里指皇帝开始讲授经书。 “讲殿弘开集缙绅”:皇上在讲殿上开讲经书,并聚集了许多大臣和官员。 “缉熙圣学载经纶”:弘扬圣明之学,并传授治国之道。 “黄封既醉天庖酒,白铤还颁内帑银”:皇帝赐给大臣们黄封的美食,并颁发了内库银两。 “自古明良难际遇,方今鱼水契君臣”:自古以来,明智善良的人难以遇到知遇之主
【注释】 (1)诣:到。 (2)漷(è):地名,在今江苏淮安县北,这里指墓地所在地。 【赏析】 《宋史·文苑传》记载范仲淹“以直谏斥逐,守边州,士卒思奋。又数陈治道、理财之要,人以为迂阔不可及。”这首诗就是范仲淹被贬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反映了他对先人的缅怀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首联“百年家业恐沉沦”,是说范仲淹一生的功名事业,恐怕都要毁于一旦了。“恐”是担心的意思,“沉沦”在这里表示“毁灭”
乌鹊 翩翩乌鹊来何处,夜深误落城头树。 风枝搅梦栖不成,和月飞归上林去。 注释: 翩翩:轻盈的样子。 乌鹊: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也指喜鹊。 上林:汉代皇宫园林的名称,这里代指皇宫。 赏析: 《乌鹊》这首诗通过描写乌鹊误入城头而无法栖息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束缚的不满。全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画面感,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