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初成燕尔婚,已将心事许深恩。
箜篌竟作凭河别,精卫长衔渡海冤。
孟母教还成令子,赵孤存不藉公孙。
高风千古清人骨,贞节无惭号德门。
【注释】
结发初成燕尔婚:指新娘子刚结婚时。方氏贞静诗:写妻子的贞节。结发,束发,古时女子十五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燕尔,夫妻和好。
箜篌竟作凭河别:指妻子死时,丈夫用箜篌弹奏《别曲》来表达自己的哀情。箜篌,一种弹拨乐器。凭河别,临河送别。
精卫长衔渡海冤:指妻子死后,丈夫在海边上垒石头,每天投木石喂海中的精卫鸟,以寄悼念之情,并表明自己要报仇雪恨的心志。精卫,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传说这种鸟不饮不食,只衔木石填东海。
孟母教还成令子:指母亲教导得当,使儿子成为有出息的人。孟母,相传是战国时期齐国人,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教子,使孟子成为著名的大儒。
赵孤存不藉公孙:指赵武灵王的儿子赵何被秦国俘虏后,赵国大臣们想通过重用赵何的后代来报复秦军,但赵国君主认为这样做会损害国家的声誉,因此没有采取这种做法。
高风千古清人骨:指高尚的精神品质能够永远激励人们前进。高风,高尚的气节或作风。清人骨,为人们树立榜样,使人奋发向上。
贞节无惭号德门:指妻子生前守节不移的行为值得人们的称赞,使她的家庭世代都享有良好的声誉。贞节,指妇女守贞不淫的行为。德门,有德行之家。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妇女守节自尽的诗。全诗以“贞节”二字为贯串,从不同的角度歌颂了妻子对丈夫忠贞不渝的情谊、丈夫对妻子至死不忘的怀念以及妻子殉夫而死的精神感人至深。
首句“结发初成燕尔婚”,说明妻子与丈夫的婚姻生活是从少女时代开始的。新婚燕尔,即形容新婚夫妇感情甜蜜融洽,如同鸟儿相恋般幸福美满的样子。这句诗既表现了新婚夫妇之间的亲密无间,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段婚姻生活的珍视和向往。
第二句“已将心事许深恩”,进一步描绘了妻子对丈夫深沉的爱慕之情。她把自己的一切美好愿望和深情厚意,都倾注到了对丈夫的深爱之中。这里的“心事”,既是对丈夫的关心、爱护和理解,也是对彼此之间情感的依恋和寄托。
第三四句“箜篌竟作凭河别,精卫长衔渡海冤”,分别描绘了妻子在临别之时的情景和丈夫对妻子的哀悼之意。箜篌,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这里用来象征妻子的哀婉之音。凭河别,即临河而别,表达了夫妻分离的凄凉之感。精卫衔石填海的故事,象征着妻子对丈夫的忠贞不二和矢志不渝的爱情誓言。
最后两句“孟母教还成令子,赵孤存不藉公孙”,则是赞颂了妻子生前的贤淑美德和她为家庭所做出的贡献。孟母三迁教子,使得孟子成为一代名儒;赵何虽被秦虏,但赵武灵王仍然能容忍其存在,这都说明了妻子在道德修养上的卓越成就和在家庭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这些诗句不仅歌颂了妻子的美德,也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贞节”为主线,通过对妻子生前的赞美和对其死后的追忆,展现了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忠贞爱情的向往和对家庭和睦幸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