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柱
懒看游人独倚松,却应目断水溶溶。 道人自分无情汉,休锁双蛾怅别容。 注释及赏析: 1. 懒看游人独倚松:描述了一个美人独自站在树旁,不愿意去看那些游客。这里的“懒”字表达了她对外界的不感兴趣,“游人”则暗示了她的孤独和被遗忘的状态。 2. 却应目断水溶溶:虽然她不去看那些游客,但当她看向远处的水时,她的眼中似乎能看到那些游客的影子在水面上荡漾,仿佛在向她打招呼或告别
``` 勒石燕然奉诏还,宝刀犹系雀龙镮。 可是闻风先破胆,论功谁复羡天山。 诗句释义 1. 勒石燕然奉诏还:在塞外刻石纪念,接受皇帝的诏令返回。 2. 宝刀犹系雀龙镮:珍贵的宝剑仍被悬挂在刀鞘中,象征着其未被使用或未有机会展示。 3. 可是闻风先破胆:但一听到消息就感到恐慌。 4. 论功谁复羡天山:比较功劳的大小,谁能比得上那些在天山之上建立功勋的人。 译文 在塞外刻下石碑以铭记使命归来
中秋节,又称为月夕、八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丰收。而诗中的《中秋寿邓日吾二首·其二》则是对这一重要节日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下面将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 诗句原文: 方六七十如五十,七六方成一百三。 清秋千古谁相似,鹤在松风月在潭。 - 译文注释: 1. 方六七十如五十:形容人或事物达到了某种平衡或和谐的状态,就如同六十岁的人与七十岁的人一样,看似五十岁的样子。
【注释】 江上:指江河之滨,这里指杭州西湖。三首:泛指多次,此处为三次。弄潮儿:善于玩水的儿童。凝眸:凝视。怕泄同群诸姊妹:担心泄漏了与同伴们的秘密。半遮香袖:半掩起衣袖。不教知:不让知道。 【赏析】 此诗写一位美人在江畔观赏玩水儿童嬉戏的情景。前两句写美人的神态,后两句写美人的行动,全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饰,却写得细腻传神。 “殷勤指点弄潮儿”,一个“殷勤”字,既表明了她对玩水儿童的喜爱
【注释】 凯歌:胜利的军乐,指凯旋之歌。洗兵:洗去兵器上的尘土。风雨敞新晴:雨过天晴,天气晴朗。跃马归来:凯旋而归。意气横:气概豪迈。入夜,即夜幕降临。胡云:胡地的云。吹散尽:吹得干干净净。荒烟:荒野上弥漫的烟雾。明月:月光。边城:边境之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年),从军西北边疆时所作的七言诗组。 第一首写凯旋归来的豪情壮志。“洗兵风雨敞新晴”,点出“凯歌”二字
珠江代妓赠别 席饯珠江弄晚霞,何人天外散飞花。 妾魂未识长安道,君去天涯总未家。 注释: 席饯:送行酒宴。珠江:指广州,古称岭南。 弄:玩赏。晚霞:傍晚的云霞。 何人:什么人。 天外:天上。 散飞花:飘落的花瓣。 妾魂:诗人自比为被抛弃的妇女。 长安道:指通往京城长安的道路。 君:指代诗中的人,即送行之人。 天涯:天边,此处指远行之地。 总未家:终究没有回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
曾约机头玉指环,正愁边月几回弯。 今朝未信人还早,闺梦犹应度玉关。 注释翻译: 1. 曾经约定在战场上用玉制的戒指作为联系信号,现在却因为战事连绵不断而感到烦恼,月亮似乎也因此变得更加忧郁。 2. 我至今还未相信人们能够早日平安归来,因为在梦中我仿佛还能看见他们穿过玉门关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凯歌”为题,描绘了诗人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情景以及内心的焦虑和期望。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和美好梦想
集北郭禅院喜邓羽卿冒雨至赋得风雨亦来过二首 有客寻溪到若耶,雨痕犹带黛云斜。 双趺半榻尘心寂,疑向曼陀坐落花。 注释: 1. “有客寻溪到若耶”:有位客人追寻着溪流来到若耶山。 2. “雨痕犹带黛云斜”:雨滴还带着青色的云朵斜斜地落下。 3. “双趺半榻尘心寂”:他坐在两足盘上,半躺半卧在榻上,内心十分平静。 4. “疑向曼陀坐落花”:他怀疑自己就像在曼陀罗花下坐着一样。 赏析:
江上美人三首 【注释】陌头:田间小路。翠黛:青黑的眉毛。分付:吩咐。初生月:新月初升时。客船:指送别人的船。 译文:在田埂小路上,姑娘们害羞地用青黑的眉毛掩住脸庞,轻盈地走过江边,水面泛起一圈圈细碎的涟漪。她们回头对那轮刚露出笑脸的新月说:“你晚上要送我出嫁的新娘到客人乘坐的船上。”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女子梳妆临别情景的小诗。诗中写女子梳妆时的情态、动作以及她们与月、舟之间的对话
【赏析】 此诗作于乾德四年(966年)二月。时诗人在集北郭禅院,得邓羽卿来,冒雨相访,赋诗以谢之。 前两句写二人初见时的情状。“骤雨蒙晴竹院幽”,骤雨刚过,天色放晴,竹林院落显得幽静清雅;“何来歌扇漫同游”,忽然听到有扇风之声,不知是何人?于是两人一同游玩。首句写景,渲染了气氛;后一句叙事,点出了题意。“云林檀板侵金磬”,云林寺里的檀木乐器声传到院中,又传来了敲金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