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渊
注释:皎洁的月亮照亮了门前,但是门却紧闭着。云房里的缝隙中点燃了火把,照亮了疏落的梅花。时不时地听到杖声和霜花落下的声音,请不要将松子打落在苔藓上。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夜行所见,抒发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情感。诗中以“皎月”、“云房”等词语描绘出夜晚的宁静和美丽。然而,诗人却在“皎月下”却看到“门不开”,这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接下来,诗人又描绘了“云房隙火照疏梅”的场景
蟋蟀在繁秋时节鸣叫,声音切人心弦。 它来此是因为贫穷之家,只愿寄身于岁寒之境。 芳草停止生长却仍显绿意,华颠的蟋蟀依旧不春。 风霜满布天地间,我也想要烟墐门。 注释: 1. 蟋蟀:秋天常见的昆虫,鸣叫声能触动人的情感。 2. 繁秋思:表示秋天的思念之情,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3. 切动人:形容歌声或声音非常动人,能够触动人的心弦。 4. 贫士宅:指贫穷的住所,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艰辛。 5.
注释:在楚山中发现了一块玉璞,那是仙界的书。不要学扬雄的《太玄经》,那些奇异的文字都埋在野草里。 赏析:诗人以“异书”起兴,描绘了一幅瑰丽的画卷,展现了一幅神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奇书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借扬雄之语,告诫世人要珍视这些奇书
岁晚留别李其础兄弟 与君兄弟好,短别亦伤神。 举步梅花隔,旋舟岸草新。 敝襦陪杖履,馀物寄闺人。 岂不美同岁,高堂有老亲。 【注释】 岁晚:指年终。 李其础兄弟:即李德裕兄弟。《资治通鉴·唐纪》载:“(李)德裕弟宗闵、宗正甫及从父弟均、季弟植、僧孺皆为相业。” 短别:短暂的别离,离别时间不长。 举步:步行着走。 梅花:指梅花盛开。 岸草:岸边的青草。 敝襦(rú):破旧的衣服。 陪仗履
初萤 照草光犹嫩,泥泥且试飞。 乍看吴叶下,当是露珠非。 未识寻罗幕,无忘趁荜扉。 明宵庭影畔,添引两三辉。 注释: 1. 初萤:指初夏时节的萤火虫开始发光。 2. 照草光犹嫩:萤火虫的光在嫩绿色的草丛中显得格外明亮。 3. 泥泥且试飞:萤火虫开始在泥地上试探飞行。 4. 乍看吴叶下:萤火虫落在了秋天的梧桐树叶上。 5. 当是露珠非:我以为那是露水而不是萤火虫。 6. 未识寻罗幕
注释:不睡的我,回想着寒冷的夜晚,故乡的亲人,畏惧着路途遥远。 被子被掀起了,但仍然无法驱散我的寒意,无奈之下只能任凭明亮的月光洒满床前。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思乡之情的诗。首句“不寐”表明诗人因思念家乡而难以入睡;次句通过描绘夜晚的寒冷和路途的遥远,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三句则通过被子被掀起、无奈月明等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感情真挚
诗解 将落叶 - 此句描绘了落叶在秋风中飘落的场景,形象地表达了秋天的到来。 - “落叶”是秋天的象征,通过描写落叶,诗人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赞美。 - 关键词“落叶”和“秋”是此句的核心元素,代表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 红黄亦异姿 - 这句话描述了树叶由绿变黄再变红的过程,体现了秋天色彩的变化。 - “异姿”意味着不同的姿态,突出了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丰富多样。 -
崱崱缄笺报,苍茫惊病开。 不知几梦至,博得半魂来。 居处无朋地,归何待尔推。 疮痂奇嗜尔,岂曰少贤才。 【注释】 崱崱:形容书信的字迹潦草、急促。 苍茫:指书信中的内容使人感到迷茫或困惑。 几梦至:表示信中的内容让人感觉像是在梦中一样。 博得半魂来:表示信中提到的人或事仿佛是自己的魂魄被吸引而来。 居处无朋地:表示书信中的人在居住的地方没有朋友。 归何待尔推
孤山夜 吾恐孤山孤,夜踏白云语。 此中犹有人,明月未须去。 注释: 孤山夜 - 描述夜晚的孤山景象。 吾恐孤山孤 - 作者对孤独的感受,担心自己的孤独。 夜踏白云语 -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作者仿佛听到了白云在说话。 此中犹有人 - 虽然周围是一片寂静,但依然有人的存在。 明月未须去 - 即使月亮已经升起,作者也没有离开的意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孤山
西子湖四首 注释版译文 桃柳春相笑,楼台岫与连。 浓遮五岳眼,媚耸六桥肩。 置我森疏影,删渠掩映妍。 西陵苏小小,何处落花船。 赏析 《西子湖四首》是明朝诗人黄渊创作的一组诗歌,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人文历史。这组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春天西湖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每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故事的叙述,传达了作者对西湖及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赞美之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