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樵
《书何易于》是唐代孙樵的一篇文言散文,出自《文献通考》。这篇文章记录了何易于为官时的所作所为,展现了他的清廉、智慧和政治魄力。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
【注释】 书何易于:指《汉书》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因“书”字重复而简称。 樵:樵夫,即采木者。 在上位者:指君主。 缓急补吏:谓紧急时补充官吏。 共治:共同治理,指政治安定。 塞诏:堵塞皇帝诏令,意即拒谏。 有之:指有能臣。 生:活着的时候。 死者:已死,指史官。 有得于生:活着的时候有所作为。 有得于死者:死了之后,名垂青史。 史官:古代负责记录史实的人。《汉书·司马迁传》记载
书褒城驿壁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蹄劘,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
注释: 我既然辞退了那些老农,把他们的言语条列出来,写在褒城驿的屋壁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官途中所作。诗人在褒城驿壁上书农人的言辞,以表达他对农民的深切关怀。诗中对农言的记载和描述,反映了当时农民遭受的各种苦难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生动地表现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与关爱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蹄劘,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划刬
孙樵(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可之(《文献通考》作隐之,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关东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 晚年寓居遂州方义县,并葬于方义县长乐山。 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 广明初,(公元880年)黄巢入长安。 樵随僖宗奔赴歧陇,授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樵尝删择所作,得三十五篇,为《经维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孙樵(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可之(《文献通考》作隐之,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关东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 晚年寓居遂州方义县,并葬于方义县长乐山。 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 广明初,(公元880年)黄巢入长安。 樵随僖宗奔赴歧陇,授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樵尝删择所作,得三十五篇,为《经维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