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兼
注释(每句): 石子涧 - 地名,可能是一个山涧或水边的地方。 去郭无多地 - 离开县城后没有多少地方可以停留。 肩舆又独来 - 独自乘着肩舆来到这里。 青山随路转 - 青山沿着山路起伏。 老树挟溪回 - 老树夹着溪流曲折流淌。 映水深宜竹 - 水面倒映着竹子,显得更深更长。 皑林早见梅 - 雪白的树林里早就能看到梅花。 颇思倾白酒 - 很想喝上一杯白酒。 适意卧青苔 - 惬意地躺在青苔之上。
【解析】 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通过写山居的清幽景色,表达了自己归隐林泉的决心。 第一联“地僻尘心远,台高纵目赊”是说诗人隐居在偏僻之地,远离尘嚣,登临高处,放眼四野,心情豁达舒畅。 第二联“鹭明烟际渚,鸟篆雨馀沙”是说水边洲渚上白鹭成群,鸟儿在雨后沙滩上留下各种形状的脚印。 第三联“橡栗骈秋实,鸡冠媚晚花”是说树上的橡子和栗子结满了秋天的果实,而鸡冠花在傍晚时分开放。 第四联“断无车马客
【注释】 ①交代:送别。高丞:人名,此处泛指送别之人。 ②恨绝:极恨。青青杨柳枝:语出《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用来形容别离之情。 ③摩诘:唐代诗人王维的字,这里借称画柳的画家。 ④少陵:杜甫的字。这里指杜甫的诗。 ⑤九天:天上的最高处,比喻最高官位。 ⑥江上:长江之滨。西到雁:指候鸟,因秋季南飞,春季北返而命名,也用来借指远方来的人。 ⑦平安:此诗为赠别诗
【注释】 发于湖:发源于湖边,泛指在湖边。 断岸收潢潦:断崖上积水已收干。 苍烟出翠微:青翠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众帆争鹁港:众多船帆争相驶向鹁港。 孤塔认枭矶:独自一座塔伫立在枭矶上。 重来悟昨非:再来时才明白过去的错误。 薄爵:微薄的爵位。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感怀抒志之作。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抒情,尾联归结全诗。 诗的前四句写登上湖边高地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发于湖”
【注】画图:指地图;莽苍:荒野。 昔向画图中见,今行莽苍中。 天连疑有路,湖阔更无山。 地入番君国,星潜左蠡湾。 江神相行客,未觉畏途艰。 注释:昔日在画卷中看见的景象,如今行进在这莽苍的原野之中。天空似乎连为一体,仿佛有小路可通,湖水广阔无边,却看不见高山峻岭。土地已经深入到番王的领地,星辰在左蠡湾悄然闪烁。江河之神似乎也与我一同行走,没有感到路途艰难。 赏析
【注释】 百谷盈成后:指丰收。 三秋:指秋季的三个月。假乐时:指农闲之时。 鸡豚开社瓮:指祭神用的鸡和猪等供品。社瓮,指社坛上的酒坛。 箫鼓赛神祠:指祭祀神灵用的吹奏乐器和鼓乐。 野茹青盈筥:指野外采集的青蔬,用筐装着。 香炊雪满匙:指烧饭用的米粒像雪花那样洁白。 欲知田里趣:想了解一下农家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丰衣足食的生活。诗一开头就写:“百谷盈成后,三秋假乐时。”意思是说
坠绪今如线,遗书尚满床。 译文:如今我的生活已经如同细线般飘忽不定,留下的书信却还堆满了书桌。 注释:坠,这里指飘泊不定的生活状态。遗书,这里指留下的书信。 次韵周与能 坠绪今如线,遗书尚满床。 译文:如今我的生活已经如同细线般飘忽不定,留下的书信却还堆满了书桌。 注释:次韵,这里指应友人之请所作的和诗。 功名两蜗角,世路几羊肠。 译文:我的功名就像蜗牛的触角一般渺小
谢张世显诗卷 珍重张公子,交情不我遗。 肯迂林下步,来贽袖中诗。 江树烟中色,丛梅雪外枝。 吟哦清绝句,一一可同时。 注释 1. 张公子:指张世显,这里以敬称表示对张的尊敬。 2. 交情:友情。 3. 纡(Yū)林:在林中漫步,形容悠闲自得的样子。 4. 贽(Zì):古时赠送礼品给尊长以示敬意。 5. 江树:指长江边的树木。 6. 丛梅:密集的梅花。 7. 吟哦:吟诵、吟咏。 8. 同时
钟山 白鸟江天阔,青山佛阁重。 影孤寒日塔,声殷暮烟钟。 异世文中选,当时镜里容。 犹传遗蜕骨,只在此高峰。 注释: 1. 白鸟:白色的鸟儿,这里形容江边的景色非常美丽。 2. 江天阔:江面宽广,天空辽阔。 3. 佛阁:寺庙中的阁楼,这里指的是钟山的佛教建筑。 4. 影孤:影子孤单,形容夕阳下的景象。 5. 寒日塔:冷日下的塔,可能是钟山的一个景点。 6. 声殷:声音响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自往丹丘去,因循过一年。 -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前往丹丘(一个传说中的仙境)的经历,以及他在那里停留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孤云无定止,明月又重圆。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观察和感受。他认为孤独的云朵没有固定的形状,而圆月又会再次出现。 书尾间相问,琴声淡悄然。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书信末尾向朋友提问的情景,同时提到他的琴声很轻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