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送别诗。全诗如下: ``` 遥持使节下南天, 去路逢春自客边。 绣枕香衾眠独夜, 金杯银烛梦离筵。 九重阿阁丹霄上, 五两轻帆绿水前。 枌社旧游情最洽, 不堪回首各风烟。 ``` 1. 诗句释义: - “遥持使节下南天”:表示远行者(使者)携带着皇帝的使命,从南方出发。 - “去路逢春自客边”:意味着在前往远方的路上,恰逢春天,暗示了离别的时节和背景。 -
【注释】 迢递:远。关山:泛指山川险要之地。 全觉:全部觉察、感到。故情疏:久别之情渐渐淡薄。 频相梦:频繁梦见。 连雁:排成一行的大雁(即雁行)。残暑:夏末的暑气。断蝉:秋天的蝉声。 长房:传说中汉代女子王充华,因丈夫早逝,常思慕不已,遂服丹砂以期升仙。后为汉武帝所杀,但尸不腐,封为西王母之妹,称“寄生仙子”。 【赏析】 这是一首寄怀诗。首联写自己与梁伯用一别之后,由于时经万水千山
夜泊黄塘怀黄二昌 张瑰诗作赏析 《夜泊黄塘怀黄二昌》是明代诗人张瑰所作。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黄塘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及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接下来,我将逐一解读这首诗的内容,并探讨其艺术特色和深层次的含义。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孤舟风雨夜漫漫:描述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独自乘坐小舟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漫长的氛围。 2. 曲曲河流到处滩
【译文】 石级盘旋在山间,白云寺高耸入云霄。手扪着藤萝缓缓上攀,不怕辛苦不辞劳。 尘世的烦恼已经消除于金偈之上,佛教的佛法从教演布毛中传出。 祇树寺传来秋天的声音,落叶在雨花飘香中飞舞。 我突然感到自己耽于清赏而忘记了醉,醉后竟敢用新题夺锦袍。 【注释】 游:游玩;白云寺:指佛寺名。 分韵:诗的一种体裁,即规定了韵脚以后各首诗要押相同的韵。 石磴(dèn)盘空:石阶环绕着高高的山峰。
诗句释义: 1. 登登山路漫停骖 - 登上山的路,车子在半路上停了下来。 2. 野寺霜前叶半酣 - 野外的寺庙,在霜降之前叶子都已经半枯萎了。 3. 诗景且寻陶令社 - 寻找陶潜(东晋诗人)的诗境。 4. 禅心休问普明龛 - 不要询问佛祖的修行场所——普明殿。 5. 香残双树含轻霭 - 树木上还残留着淡淡的雾气。 6. 雨歇千峰起嫩岚 - 雨停了,山峰上升起了新鲜的云雾。 7. 几度凭高成北望
【注释】 1. 游白云寺:在今四川成都。 2. 分韵:即分诗,把诗作分送给参加聚会的人。 3. 梵宇:佛寺。 4. 清磬(qìng):用玉、石等制成的打击乐器,声音清脆悠扬。 5. 孤烟:指寺庙周围的山峦。 6. 林间:指树林里。 7. 红叶:树叶由绿变红。 8. 池上:指池塘之上。 9. 秋云:秋天的云雾。霭(ài):云气缭绕。 10. 谁更磨砖能作镜:意谓谁能像磨砖那样,将墙壁抹得光白如镜呢
【注释】 ①“通衢”句:指桥上行人来往不断。 ②“游人”句:指桥上行走的人很多,有拿着拐杖的、有穿着鞋子的。 ③“行客”句:指过桥的旅客很多,有骑马的,也有步行的。 ④“芳草”句:指渡口附近长满青草,绿树成荫。 ⑤“柱上”句:指当年曾有人在此留下题诗。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描写的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即“飞虹桥”。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景色,后两句写人文。 首句“两岸通衢处”,写出了桥的位置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白云寺与友分韵之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佛学的体悟。“云廊钟动”“驻马徐吟”两句写景,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自信浮生”“谁言明镜”“岩前伏虎”“海上归僧”“何日重来”五句写自己对人生的体验,表达了对佛学的理解。 【答案】 示例:首联写白云寺晨钟暮鼓,诗人驻马徐行,漫步于寺中,感受着自然的静谧;颔联说自己是浮生过客,但佛祖的明镜也并非不可攀援,表明了自己对佛学理解的坚定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友人陈南轩的邀约下,应约登楼赏景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友人陈南轩的赞美之情。首句写楼高耸入云霄;第二句写松篁苍翠茂密,幽深静寂;第三句写登楼远眺,心旷神怡;第四句写与友人畅谈笑语,心情舒畅;第五句写昙花开放,夜幕降临;最后两句写自己超脱尘世之外,有“双林”之境。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意象生动鲜明,情感真挚热烈。 【答案】 译文: 楼阁巍峨耸入云霄
秋兴 秋风露气弥漫在庭院之中,银河斜挂天空穿过稀疏的星辰。 梧桐叶疏朗如玉井般明亮,槐树枝叶繁茂如同护住银色屏风。 报效国家之心赤诚不移,逢人面带微笑双眼如青。 浮生何处是事业所在,天地间愧对飘摇不定的浮萍。 注释与赏析: 风露满中庭 - 注释: 秋天的风和露水充满了庭院,意味着天气转凉。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风露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细腻感受和情感寄托。 斜河度小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