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
诗句解释与翻译 月色沧波共渺茫,驿亭杂坐看湖光。 - 月色沧波:形容月光映照下的水面,如同沧波(深蓝色)般美丽而神秘。 - 渺茫:指模糊不清,无边无际。 - 驿亭杂坐:在驿站的亭子里坐着。 - 看湖光:观赏湖面的风景。 - 译文:月光如水,照亮了水面,让人感觉它像沧波一样深沉而广阔;我和朋友坐在驿亭里,欣赏着湖光山色的美景。 仙家刻玉青蟾兔,帝子吹笙白凤凰。 - 仙家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全诗如下: 清明日杏园独坐 底事东风大放颠,为花浑废夜深眠。 赏心不有闰三月,老眼应虚春一年。 歌舞尽传天上曲,笑谈同是酒中仙。 归时更爱东城道,月在秋千影外圆。 注释: - 底事东风大放颠:为什么东风这么猛烈地吹? - 为花浑废夜深眠:因为看花而忘记了夜晚的休息。 - 赏心不有闰三月:赏心悦目的心情没有等到闰三月(即春天)。 - 老眼应虚春一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鉴赏的能力。此类题综合性比较强,侧重考查对诗句内涵、手法、情感等的赏析和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特别是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动机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本诗作于公元1075年(元丰二年)作者任端明殿学士时。诗人在诗中首先称赞景初“知君抚剑气峥嵘”,接着写姑苏城被金军围困的危急形势
【注释】: 九日书似北山上人 九月九日重阳节,诗如北山的隐士。 老年尤惜过芳时,篱下黄花值闰迟。 老年人特别珍惜度过美好的时光,篱下的黄花已经过了开花的季节。 夜雨有愁如湿絮,秋风无发可吹丝。 夜雨使人忧愁如同打湿的棉絮,秋风使人感到凄凉,连头发都像被吹散了一样。 劳魂数数还乡梦,往事茫茫感兴诗。 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无法平静,过去的事情在脑海中回荡,令人心绪不宁。 满腹精神浑减尽,一杯谁与共襟期
中秋雨,明日晴明,玩月有作 今夕清光不负公,更无云气碍虚空。 晴迟一日秋才望,看到三更月正中。 蟾兔影寒天下露,鱼龙魄动海生风。 故人别有蕉杯约,未放扁舟一鹤东。 注释:今夜的月光明亮清澈,不会辜负您。没有云层遮蔽天空,让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天刚蒙蒙亮时,秋意已十分明显,等到夜深时分,月亮高悬夜空正中央。月光下的蟾蜍和兔子的影子显得非常冷清,使大地上的露水都结上了一层冰霜
【注释】 遣兴:即兴之作,写罢诗后感到不惬意,再另寻新题以消遣心情。七十:诗人自称年已七十七岁。蜕翁:指自己。蜕,同“脱”,脱落;翁,老年。衰病馀:衰老多病之余。一室俨若维摩居:形容居室的简陋。维摩居士:即维摩诘居士,唐代高僧,曾住维摩园,以文词高超著称。此处用以自喻。孔方:钱孔,古代铜钱上铸有方形图案。神:指神鬼。可使鬼:意谓钱孔虽小,却能通天。毛颖:传说中楚国人卞和为楚王献玉,王砍下他的左脚
春日小轩独坐 江南棕笋正时新,滋味还思养病身。 暮雨过云初有电,老莺啼树已无春。 虚名晚合徒多累,同辈生存仅数人。 净扫虚轩炷香坐,只将篇什拟心神。 【注释】 1. 江南:指诗人所在的地域,即长江以南地区。 2. 棕笋:指竹笋,一种常见的蔬菜。 3. 滋味:指食物的味道,这里指吃竹笋的感觉。 4. 暮雨:傍晚的雨。 5. 过云:云彩掠过。 6. 老莺:老鸟,这里指杜鹃鸟。 7. 虚名:虚假的名声
注释: 至后暴日 —— 到后来,太阳变得很猛烈。 火暖毡床拥病翁,遣怀篇翰底求工 —— 火炉烤热了毡垫子,让生病的老人家靠在上面;我写诗遣愁,可怎么也找不到感觉。 悲歌学士徒能壮,学坐禅僧要自空 —— 悲歌里的学士们只是装得壮志凌云,而那些学佛的和尚们却想要达到一种虚空的境界。 鹖旦犹鸣天有雪,爰居已去海无风 —— 鹖鸟还在叫,天空已经下雪了;神箭手仓濑刚走,海上就刮起了大风。 只留一段思乡意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诗人通过描绘妻子去世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怀念。 第一句“剪水裁云聚作花,直教颜色冠芳华”。这里用“剪水裁云”比喻妻子生前的美丽,将妻子比作一朵盛开的花,赞美她的美丽和高贵。同时,“直教颜色冠芳华”也暗示了妻子生前的美貌已经超越了所有花卉,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第二句“一双仙子玉条脱,三尺天家香辟邪”。这里以“一对仙子”来比喻妻子,形容她如同仙子一般美丽动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病中 小儿舞袖学斋郎,大女笑看傍鼓簧。 狂客有时来猎酒,老夫无事坐焚香。 前家后家杂歌哭,南斗北斗相低昂。 病卧经旬不出户,墙角青青春荠长。 译文: 疾病之中,家中的小孩儿模仿着学堂里读书人的样子,挥舞着袖子跳起了舞蹈;大女儿在旁边看着笑着。 狂野之人偶尔会来饮酒寻欢,老翁则在闲暇之余焚香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