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六朝名德仰巍巍” - 描述了在六朝时期,某人因德行高而备受尊崇。 - 关键词: 六朝、名德(崇高的德行)、仰巍巍(仰望,表示敬仰)。 - 赏析: 此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强调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2. “未许家园久息机” - 表达了对于长时间离开家乡的无奈和遗憾。 - 关键词: 家、乡、久息机(停止活动,引申为长期离开家乡)、未(没有)。
王继学廉使迁南台侍史诗以贺之 天外归来锦作袍,几陪春色醉仙桃。 银河有路惟通鹊,碧海无山不戴鳌。 卿月又临仙掌动,客星偏傍钓台高。 广陵此去金陵近,拟拂尘埃望节旄。 注释:天上归来,意味着回到天上,形容地位极高或功成名就后返回人间。锦作袍,指华丽的官服,象征着荣誉和权力。几陪春色,暗示着在春天中享受美景的同时,也享受着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银河有路惟通鹊
【注】陈渭叟:作者友人。纥干雀、富春鱼:指隐逸的志趣。上京:京城,今北京市。 译文: 十年不见故旧,却收到平安喜讯。 我虽真吟而心如纥干雀,羡君闲钓而意似富春鱼。 山房夜雨青灯外,紫塞秋风白雁初。 终拟携琴隐湖曲,一官垂老欲何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酬答诗。诗人在收到友人书信后,即兴赋诗以答。此诗首联写自己久别故交十载,而友人寄来平安喜信;颔联以己比彼,抒发对友人归隐的羡慕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是一道基础题,难度较低。 (1) “君王昔在镇南年”一句中,“镇南”,即镇南节度使李德裕,是当时唐宪宗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昔日”指过去。这一句是说,当年李德裕在镇南节度使任上时,其宾客风流雅兴十分旺盛,酒宴座无虚席。“旌旗”“歌舞”,都是古代帝王出行所设的仪仗。这一句的意思是,当年李德裕在任镇南节度使时,宾客众多,宴会热闹,场面盛大
【注释】 大军下济南: 指金军南下攻占汴梁,宋高宗南渡。大军,指宋朝军队。济南:今属山东,古称“东平”、“济阴”。 总戎十万铁鹞子: 总领官率领的精锐部队号称“铁鹞子”。“总戎”是统率军队的官职。“铁鹞子”是宋军的精锐部队名。 殪贼一双金仆姑:“殪”同“殪”,杀死,这里用来形容战斗场面激烈。“金仆姑”是宋代步兵的一种装束,即身着铠甲的战士。 白日照开华不注,乱云飞尽大明湖:白日照耀着开华不注山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内容主要是描述一个孝子的故事。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解释和关键词注释: 1. 哀孝子夏永庆: 这是一个感叹词,用来表达对孝子的哀思和敬仰。 2. 翁已生全儿殒躯: 描述了一个人已经生了孩子,但孩子却不幸去世。这里的“翁”可能指的是父母或长辈,而“全儿殒躯”则表达了对这个失去孩子的父母的悲痛。 3. 投文我欲诘天吴: “投文”可能是指向官府投诉或上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的残酷场景,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首句“天子临轩授钺频”,意为皇帝亲临宫殿授予军队指挥权,这是战争前的准备活动。这里的“授钺”象征着战争的开始,意味着新的挑战和责任的到来。 次句“东南何处不红巾”,表达了战争无处不在的事实。红巾是古代战士的头饰,这里用来形容战场上的将士们,他们不分东南西北,都在为了保卫国家而战。 第三句“铁衣远道三军老”
王师前后压瀛河,万里风云入荡摩。 晋帅先宜谋郤縠,赵人终欲用廉颇。 枚衔突骑宵传令,鼓发辕门晓拥戈。 共待将军白羽扇,归来幕府上功多。 译文: 元代诗人张翥的《寄副枢董抟霄孟起》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战场上的紧张氛围和将领们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 王师前后压瀛河:描述了军队在河流的两侧,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力量,如同压制着整个瀛河一般。
云州龙门镇韩母刘孝节卷张翥描绘古风美德与家庭和谐 1. 诗意解析 - 诗句“韩家门外立双楹,丹染旌书照路明”描绘韩家门前的壮丽景象,丹红旗帜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 - 诗句“此媪何如陶母传,诸郎具是董生行”则通过比较表达了对韩母品德的赞赏,认为她比古代的陶母和董生更有道德风范。 2. 诗歌背景 - 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美德的重视和尊崇。诗人通过对这一家庭的描述
《自喻》是宋朝王周的作品,下面将对该诗进行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解读: - 狎鸥不下解知机:意指对鸥鸟的亲近而不下定义,象征着对生活的态度,即不拘泥于表面现象,而要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 - 蟋蟀先鸣能表微:蟋蟀的叫声被用来表达微小的情感或信息,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敏感和关注。 - 人海无涯俱泛泛:比喻人在茫茫人海中,每个人都在随波逐流,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方向。 - 佛天有相亦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