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
剑江寺里古樟树,百尺如盖青童童。 剑江寺里的古樟树,高约百尺如同一座巨大的伞盖。 山灵长此护林壑,雷电不许藏蛇龙。 山林之神长久守护这幽深的林壑,雷霆之怒不允许蛇龙潜伏。 扫石僮来秋叶后,谈经僧坐昼阴中。 打扫石头的童子在秋天叶子落下后到来,打坐讲经的僧人坐在午后阳光中的禅房。 题诗禅房更潇洒,便与王城祗树同。 题写诗赋的禅房更加潇洒,仿佛与王城祗树并列一样。 注释: 1. 豫章山房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主要信息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答案】 “早发潞阳驿”是说作者从潞阳出发,早晨就要启程了;“征车如水辔如丝”写诗人骑马远行,形容路途之遥远,用“如水”“如丝”两个比喻写出了路途之长和马之快;“望入金河欲曙时”写诗人望着日出的方向。 译文:早晨就要离开潞阳驿站,征车如水辔如丝。望着进入金河天刚亮的时候
舟发浙江夜泊庙山驿 风帆东上浪冥冥,钟鼓山前近驿亭。 江海秋生河汉白,鱼龙夜没水云青。 谁从三岛求仙药,自信孤槎应客星。 好唤吴儿扣舷起,浩歌呼酒月中听。 注释: 1. 风帆东上浪冥冥:风帆顺东风吹向远方,波浪在黑夜中显得模糊。 2. 钟鼓山前近驿亭:靠近钟鼓山的驿亭。 3. 江海秋生河汉白:秋天的江海映照着银河,仿佛河水被染成了白色。 4. 鱼龙夜没水云青:夜晚,鱼龙消失在水面和云层之间
郡楼晚望览临武堂故基全晋山川气象开,满城烟树拥层台。 土风旧有尧时俗,人物今无楚国材。 千嶂晚云原上合,两河秋色雁边来。 昔贤胜赏今陈迹,落日登临画角哀。 注释: 1. 郡楼晚望览临武堂故基:在郡楼上远眺,看到临武堂的旧址。 2. 全晋山川气象开:整个晋地的山川景色都呈现出一种气势。 3. 满城烟树拥层台:满城的树木和楼房围绕着层台。 4. 土风旧有尧时俗:当地的风俗习惯像尧时一样。 5.
《上京秋日三首》是元代文人张翥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日的壮丽画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深深敬意和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下面将逐句解释全诗内容及其含义: 1. 诗句原文: - 山前孤戍水边营,落日无人已断行。 - 瓯脱数家门早闭,轒温千帐火宵明。 - 白摧野草狼同色,秋入榆关雁有声。 - 最是不禁横笛怨,海天秋月不胜情。 2.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中秋张外史招赏月失约赋以谢之 明月中天雾气消,酒醒凉思正飘飘。 星河不动秋空阔,钟鼓无声夜寂寥。 露下远山皆落木,风来沧海欲生潮。 仙家玩事无缘到,虚负琼楼听玉箫。 译文: 明亮的月光高悬在天空中,云雾逐渐散去,我清醒后感到清凉的思绪飘渺不定。 星星点点的银河在夜空中静静流淌,秋天的天空显得无比宽广;而那悠扬的钟声和寺庙中的鼓声都已消失,只留下夜晚的寂静。
上清山中 烟景空明石路微,千年草木驻光辉。 山中观阙金银气,天上神仙黼黻衣。 赤石大溪鱼欲化,青云玄圃鹤长飞。 只今浩劫频来往,未信沧洲与愿违。 注释: 1. 烟景空明石路微:烟雾缭绕的景色,石头小路显得模糊不清。 2. 千年草木驻光辉:千年来,草木依然保持着光彩和生机。 3. 山中观阙金银气:山中的宫殿仿佛充满了金银的气息。 4. 天上神仙黼黻衣:天空中的神仙穿着华丽的衣服。 5.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赏析意境和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元素,如:诗眼(关键字词)、意象、意境等。同时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百级危梯溯碧空,凭阑浩浩纳长风”,意思是登上高高的悯忠阁下的楼,可以俯视整个城市,站在楼上凭窗远眺,只见浩浩长风吹拂着这座古城。“金银宫阙诸天上,锦绣山川一气中”,意思是从这高楼俯瞰,只见那金碧辉煌的宫殿耸立在蓝天之上
诗句释义 1 芙蓉池上会群公 - 芙蓉池在吴兴,这里提到在芙蓉池上举行宴会。 2. 满意华筵笑语中 - 宴席丰盛,众人欢聚一堂,谈笑风生。 3. 虹影连蜷山外雨 - 天空中出现了彩虹,其形状像蜿蜒的山脉,预示着即将下雨。 4. 荷香澹荡晚来风 - 荷花的香气在傍晚的微风中飘荡,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5. 歌催银甲筝逾急 - 宴会上歌声催动着弹奏筝的乐手们,他们的演奏越来越急促。 6.
【诗句解释】 1. 远山平野浩茫茫:遥远的群山和平坦的平原交织在一起,广阔无边。 2. 曾是当年古战场:曾经是古代战争的场地。 3. 饮马水乾沙窟白:在沙漠中饮水,发现水已经干涸,沙子里露出了白色的沙丘。 4. 射雕尘起碛云黄:尘土飞扬,远处的云彩都染成了黄色。 5. 中郎节在仍归汉:你忠诚于汉朝,即使失去了官位,仍然要归附朝廷。 6. 校尉城空罢护羌:你虽然不再担任守卫边疆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