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雄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诗人郑思肖的作品。郑思肖(1245—1318),字忆翁,号所南,莆田人。他是元朝的遗民,一生不屈于元朝的统治,以隐逸自娱。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天将完节付二公,捍蔽江淮婴孤墉」:这是在赞美两位英雄人物,他们如同上天赋予的任务一样,保护了江淮地区,就像是一个孤立的堡垒。 译文:天将完节(即保全江山)交给了二位英雄,他们像护城河一样护卫着江淮地区。 2.
【注释】 新州:地名。行旅:行人或旅人。仓振:指仓颉,古代传说中的文字创造者。高松:高大的松树。手泽:手印。重重:重叠。阴浓:阴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写松柏为仓颉作歌,赞美仓颉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也表达了自己对仓颉的崇敬之情。全诗构思独特,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
梅妆堪点额,觉残雪、未全消。 注释:用梅花的妆容来点缀额头,感觉残留的雪花还没有完全融化消散。 忽春递南枝,小窗明透,渐褪寒骄。 注释:突然春天传递到南边,小窗户明亮通透,逐渐驱散了寒冷和骄傲。 天公似怜人意,便挽回、和气做元宵。 注释:天空仿佛怜悯人们的意愿,于是将和煦的阳光重新收回,让元宵节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太守公家事了,何妨银烛高烧。 注释:太守已经处理完公事
仓榕高松,手泽重重。 高松仓榕,夹道阴浓。
天将完节付二公,捍蔽江淮婴孤墉。 四百馀战挫贼锋,谁知际运阳九穷。 生为人英殁愈雄,桓圭丹舄膺王封。 地无南北锡福同,吏民蒇祀端厥躬。 赵公精诚与神通,植僵起废新斯宫。 巍峨双庙等山崇,镌珉勒石纪丰功
梅妆堪点额,觉残雪、未全消。 忽春递南枝,小窗明透,渐褪寒骄。 天公似怜人意,便挽回、和气做元宵。 太守公家事了,何妨银烛高烧。 旋开铁锁粲星桥。 快灯市、客相邀。 且同乐时平,唱弹弦索,对舞纤腰。 传柑记陪佳宴,待说来、须更换金貂。 只恐出关人早,鸡鸣又报趣朝
刘应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刘应雄,作为宋代的诗词大家,其作品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生平资料、诗作鉴赏和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生平资料 - 生平背景:刘应雄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家族成员如晏殊都是当时的知名文人。这样的家庭环境为刘应雄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熏陶。 - 职业经历:尽管史料中没有详细记载刘应雄具体的职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