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汤僧济,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写于唐玄宗天宝时期(742年-756年)及景云初年至大历末至乾元年间(公元1309年—公元836年),与王之涣、李洞并称“贞元诗派”中的三大家。汤僧济的诗歌风格自然朴素,富有哲理和道家思想。 他现存的作品有《中兴颂》五十首,《送灵澈上人归长安》四十六句,并入集编为十卷本新唐书经籍总目,后传世无定著录、题名。其中著名的诗歌有: 1. 《奉和圣制祀明堂应制二章》
袁伯文并非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出生于明代嘉靖三年(1524年),后人常将其和宋代的郭熙、元代的赵孟頫等人相提并论。对于这个称谓或个人在南北朝时期的位置有误解,请您指正,我会尽力提供正确的信息以供参考
释可斋是宋代诗人。释可斋,这位宋代的诗人不仅以其诗才闻名,还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以下是对这位诗人更为详细的介绍: 1. 生平与成就 - 出生背景:据资料显示,释可斋出生于宋朝,具体地点有几种说法,包括钱塘(今浙江杭州)和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他的生平事迹在《证师圣可桐虚斋》一诗中有所体现,诗中描绘了峄山桐树的壮丽与神奇,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
释子鸿是宋代的诗人。 释子鸿,俗姓吴,台州(今浙江临海)人。居台州瑞岩,乃青原下十一世,天衣怀禅师法嗣。释子鸿在宋代诗坛上的地位,可以从他的诗词作品《偈》中窥见一斑。这首诗全文如下: 一不守,二不向,上下四维无等量。 大洋海里泛铁船,须弥顶上翻鲸浪。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释子鸿深厚的诗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禅宗文化的传播者
释守缘,号随庵,俗姓史,汉州(今四川广汉)人。 年十三病目,去家依栖禅慧目能禅师圆具。 出峡依宝峰,领悟。 留五年,西归寓中岩。 郡守邵溥挽师开法栖禅,迁无为、中岩。 为南岳下十六世,宝峰择明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二首。 生卒年:?-
释可勋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在全宋诗中有所收录。 释可勋的诗歌创作活跃于北宋时期,他的生平和成就在当时以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作为青原下九世,清凉益禅师的法嗣,他的诗歌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这也为他的诗歌增添了独特的宗教色彩。他的居住地位于宣州兴福院,这可能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当时文人雅士的交流与探讨,从而丰富了他的诗歌内涵
释道全,俗姓王,洛阳(今属河南)人。 年十九得度,初游彭城、寿春,后居瑞州。 乃南岳下十三世,宝峰文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七)。 神宗元丰七年卒,年四十九。 事见《栾城集》卷二五《全禅师塔铭》。 今录诗六首。 生卒年:1036-1084)
释守智,俗姓陈,剑州(今四川剑阁)人。 年二十三受具于建州开元寺,后住潭州云盖,乃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退居西堂,闭户三十年。 徽宗政和五年卒,年九十一。 《五灯会元》卷一七、《禅林僧宝传》卷二五有传。 今录诗四首。 生卒年
释道全,俗姓王,洛阳(今属河南)人。 年十九得度,初游彭城、寿春,后居瑞州。 乃南岳下十三世,宝峰文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七)。 神宗元丰七年卒,年四十九。 事见《栾城集》卷二五《全禅师塔铭》。 今录诗六首。 生卒年:1036-1084)
宋代诗人释道英是泉州人,俗姓胡,是觉照子琦禅师的法嗣。 释道英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富有哲理,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他的作品不仅在宋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后世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体现了禅宗的思想和对自然的崇敬。通过对这些诗歌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还可以领悟到禅宗哲学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