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丕图天广大,外臣雄镇海门西。
风高霄汉旌旗动,日射沙营剑戟齐。
元帅虎符秋气肃,三军鳞甲晓尘低。
百年礼乐今全盛,故国遗民已耄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其中包含了一些典故和比喻。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世祖丕图天广大,外臣雄镇海门西。”
这里的“世祖”指的是唐玄宗皇帝李隆基,而“丕图”则表示他宏大的志向。诗中描述的是他在位时,对外扩张,雄视天下,其威名远播海外。而“外臣”则指的是他的将领们,他们在边疆英勇地守卫着他的国土。
第二句:“风高霄汉旌旗动,日射沙营剑戟齐。”
这句话描绘了战场上的壮观景象。在风高云涌的天空下,旗帜随风飘扬,象征着战争的激烈和紧张。而在阳光照射下,士兵们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剑戟,展现出他们强大的战斗力。
第三句:“元帅虎符秋气肃,三军鳞甲晓尘低。”
这里提到的“元帅”是指唐朝时期的军事统帅,他们的手中握着象征权威的虎符。而“秋气肃”则表示他们威严的气息,使得整个军队都显得严肃认真。而“三军鳞甲晓尘低”则描绘了士兵们在清晨时分穿着战甲,尘土飞扬的景象,展现了他们准备战斗的决心和勇气。
第四句:“百年礼乐今全盛,故国遗民已耄齯。”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盛世的回忆和感慨。他提到了唐朝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即“百年礼乐今全盛”。这个时期不仅文化艺术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然而到了晚年,许多曾经的故国遗民已经年老体衰,无法再为国家出力。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叹。同时,也反映了唐朝时期的强大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