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驺穷巷忽相过,其奈将迎窘步何。
每望故都身不羽,欲赓新句砚空磨。
篮舆端复为公出,泥饮唯应说尹多。
却是旁观工指点,若为公锦杂渔蓑。
谢李侯枉过
鸣驺:驾车。穷巷:偏僻的小巷。忽相过:忽然之间来到我的门前。将迎窘步何:你将要来迎接我,我又能做什么呢?奈:奈何;奈:无可奈何。
每望故都身不羽:每当远望着故乡洛阳,我就无法像当年那样飞翔。身不羽:不能像当年那样飞。羽,指鸟翼,比喻高官显爵、飞黄腾达。说尹多:你作为郡守,应该有很多应酬吧。说尹:对郡守的一种客套称呼。公:这里代指郡守。泥饮唯应说尹多:只能请你在饮酒时给我多多关照。泥饮,以酒浇地,表示对客人的款待和尊敬。说尹多:给客人斟酒,表示对客人的招待和尊重。工指点:善于指点迷津。旁观工指点,指他擅长为别人出谋划策。若为公锦杂渔蓑:倘若你是为我织锦,那么我的蓑衣上就混杂着你的锦缎了。若:假如;为:是。锦:指用丝织品做成的衣服等。杂:掺杂、混合;渔蓑,即蓑衣,渔民所穿的衣服。渔蓑上绣有鱼鳞图案,因称蓑衣。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初到潭州,与太守李邕相见后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而又无奈的心情。首句写自己久慕大名,闻讯后欣喜若狂;二句表达自己虽然渴望赴任,但面对新环境又感到无所适从;三、四句写自己远离家乡,思念故乡之情难以排遣;五、六句写自己虽想为李邕效力,却又担心自己资历浅薄;七、八句写自己虽然希望李邕对自己多加照应,但又觉得李邕对自己的帮助微不足道;最后两句则是说自己如果能得到李邕的帮助,那就如愿以偿了。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和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