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郎自是鲁璠玙,宝善称之信不诬。
岂与黄金同日语,合登清庙应时须。
渑池漫诧连城璧,沧海空传照乘珠。
何似人中无价者,君家先世有三苏。
诗句原文:
星郎自是鲁璠玙,宝善称之信不诬。
岂与黄金同日语,合登清庙应时须。
渑池漫诧连城璧,沧海空传照乘珠。
何似人中无价者,君家先世有三苏。
注释解释:
- 星郎自是鲁璠玙:形容星郎(或指诗人自己)如同珍贵的玉璋或玉石一般,自有一种高贵和纯净的品质。
- 宝善称之信不诬:宝善(可能是指某个赞美者或评鉴者)的称赞非常真实可靠,没有虚假成分。
- 岂与黄金同日语:暗示作者认为自己的作品或行为不能与金银等贵重金属相提并论,有着更高层次的价值或意义。
- 应时须:表明作品或行为符合时代的需求,应当在适当的时机得到认可或推崇。
- 渑池漫诧连城璧:渑池(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比喻,表示某物价值虽高但名声不显)的玉璧被误认为是连城之宝,意味着真正的价值被低估。
- 沧海空传照乘珠:比喻像珍珠一样的美玉(照乘珠)被传播于辽阔的大海之中,实际上并未被广泛认识。
- 人中无价者:这里用“人中无价者”来形容某人或某事极其珍贵,无可比拟。
- 君家先世有三苏:提到某位家族成员曾与苏轼、苏辙并列为“三苏”,强调其家族文化背景的深厚与尊贵。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赞美了某个人或某事的独特之处和卓越价值。诗中运用了“星郎”、“鲁璠玙”这样的词汇,以及对比其他贵重物品如黄金、宝石的用法,来凸显所咏之人的非凡品质。同时,通过“渑池漫诧连城璧,沧海空传照乘珠”这样的典故引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学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人物或事物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