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签被旨方修律,令尹归田独著书。
一代仪刑留制作,十章条目补遗馀。
青州高起耆英社,白发同乘泽下车。
不得清风接芳躅,可凭短札问何如。

注释:宪签被旨方修律,令尹归田独著书。

一代仪刑留制作,十章条目补遗余。

青州高起耆英社,白发同乘泽下车。

不得清风接芳躅,可凭短札问何如。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说宪签(指朝廷)被旨意要修律令,而令尹(指诗人友人尹敬思)却决定归田隐居,著书立说。“宪签”和“令尹”是古代官职名,宪签为朝廷的执法官,令尹则为地方的最高长官。宪签被旨意要修律令,说明朝廷有新的法令要施行,需要有人去执行。而令尹却决定归田隐居,著书立说,这表现出令尹对朝廷的法令并不认同,他更看重的是个人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操守,而非世俗的权力利益。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第二句说一代仪刑(即一代楷模)留在了制作中,十章条目(即法律条文)补充了遗馀。这里的仪刑是指一种道德规范或者行为准则,它被留在了制作中,意味着它已经被固定下来,成为了一种标准,供后来的人学习和模仿。而十章条目则是具体的法律条文,它们补充了遗馀,即对原有法律条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法治社会的重视,他认为只有通过法制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第三句说青州高起耆英社(即青州的地方社团),白发同乘泽下车(即白头发的人和年轻的人一起乘车)。这句诗描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青州的地方社团聚集了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和年轻的人一起乘车出行,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这两句诗赞美了老年和青年之间的友谊,也表达了对老年人尊重和关爱的观念。

第四句说不得清风接芳躅(即不得清风来接引),可凭短札问何如(即可以凭借书信来询问)。这里的清风指的是清正廉洁的风气,芳躅指的是高尚的榜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廉之风的向往,他认为只有拥有这样的风气,才能让年轻人效仿,成为他们的榜样。而短札则是一种简洁的书信,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来向年轻人询问他对令尹的看法。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关怀,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引导年轻人走向正确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令尹归田隐居、法制完善、社会和谐以及年轻一代的成长等方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法治社会、道德风尚和社会和谐的赞美和期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年轻一代成长的关注和期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引导年轻人走向正确的道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