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九月秋风高,水怪百出生波涛。
吴樯楚柁不敢渡,人命委弃如鸿毛。
山精白昼作鬼语,野狐黑夜如人嗥。
县斋博士最忧者,中宵起听荒鸡号。
岂无强弩射其上,愁来磨损胸中刀。
平生读书弗见用,拂衣归卧番江皋。
知几未落季鹰后,对客且放元龙豪。
束书三日先告别,令我不乐心忉忉。
时运忽来乌可遏,忧患卒至将安逃。
高歌激烈不肯住,衰柳何以维轻舠。
临岐大醉意不已,更过西家沽酒醪。
【注释】长淮:指长江。九月:秋令时,此时正值初秋。秋风高:秋风劲吹,天气转凉。水怪:水里的蛟龙、水神之类。白昼作鬼语:白天说话像鬼一样。山精:山林中的妖物。野狐:山林中的狐狸。强弩:强劲的弓箭。季鹰:晋代孙登,字季鹰。元龙:三国时期刘备的谋士,字元龙。
【赏析】这首诗是送李教谕归鄱阳(今属江西)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作者所闻所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不安和人民的流离失所。全诗风格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忧虑。
首联:“长淮九月秋风高,水怪百出生波涛。”
此句描绘了秋天长淮河水汹涌澎湃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风高浪涌的江水,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形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
颔联:“吴樯楚柁不敢渡,人命委弃如鸿毛。”
此句描述了诗人在渡船时的所见所感。他看到船只在狂风巨浪中摇摇晃晃,而船上的人们却毫无畏惧地面对困难。这种情景让诗人深感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颈联:“山精白昼作鬼语,野狐黑夜如人嗥。”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异象。他看到山林中的妖物在白日里发出诡异的声音,而夜晚则像是人类一样嚎叫。这些现象让诗人感到十分恐怖,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尾联:“县斋博士最忧者,中宵起听荒鸡号。”
诗人以县斋博士的身份,对这一乱世深感忧虑。他常常在深夜听到荒鸡的鸣叫,这让他更加担忧国家的命运。因此,他决定放弃自己的学问,离开官场,回到家乡中去。
尾联:“岂无强弩射其上,愁来磨损胸中刀。”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他认为,即使有强大的武器也无法抵挡敌人的进攻,因为愁绪已经磨损了他的心志。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尾联:“平生读书弗见用,拂衣归卧番江皋。”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他曾努力地读书求学,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但最终却未能如愿以偿。于是他选择了离开官场,回到家乡中去。
尾联:“知几未落季鹰后,对客且放元龙豪。”“季鹰”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陆逊的字,此处借指才华横溢的人。“元龙”是东汉末年名士陈寔的字,此处借指有才气之人。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有才之士的赞赏之情,同时也暗寓了自己对政治前途的担忧。
尾联:“束书三日先告别,令我不乐心忉忉。”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之情。他已经准备收拾行囊,三天后便要告别家人离去了。这种离别让他感到十分难过,心中充满了忧愁。
尾联:“时运忽来乌可遏,忧患卒至将安逃。”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幻无常的感叹。他认为,当灾难突然降临时,人们无法阻挡它的前进,只能面对它并寻求解脱之道。这也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局势的一种无奈表达。
尾联:“高歌激烈不肯住,衰柳何以维轻舠。”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艰难险阻中仍然坚持高歌猛进的决心。他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保持内心的坚定与勇气。然而,这种坚强的意志也让他在衰老之际感到无奈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