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老人志不群,教子岌岌兴高门。燕山谏议有阴德,陈氏省华多子孙。
少年孤贫嗟素身,策名仕版期后昆。报施之道昭而神,蓍布爻象龟灼文。
老人种善如种树,老人视财如视土。紫衣彩衣事尊俎,恩封乡县爵第五。
七帙告终既寿考,螭首龟趺贲泉户。君不见草间无闻乱冢何足数,却是当时守钱虏。
李时进为佥宪,持其考君墓表求诗。
襄垣老人志不群,教子岌岌兴高门。
燕山谏议有阴德,陈氏省华多子孙。
少年孤贫嗟素身,策名仕版期后昆。
报施之道昭而神,蓍布爻象龟灼文。
老人种善如种树,老人视财如视土。
紫衣彩衣事尊俎,恩封乡县爵第五。
七帙告终既寿考,螭首龟趺贲泉户。
君不见草间无闻乱冢何足数,却是当时守钱虏。
【注释】:
- 襄垣老人:指唐末宰相、诗人李愚。志不群:志向不同一般的人。李愚是唐代宗、代德宗两朝的宰相,以正直敢言著称于世。
- 教子:教育儿子。岌岌:高耸的样子。
- 燕山谏议:指唐朝大臣、诗人元稹。有阴德:有阴德,即有阴功或德行。元稹为官时,曾上疏批评朝廷的弊政,得罪皇帝被贬谪到江陵。
- 陈氏省华:陈氏指陈鸿,字举之,号翰城,唐代著名诗人。省华:节省开支。
- 报施之道昭而神,蓍布爻象龟灼文:报答别人的恩惠,要像《易经》中的六爻和卦象一样明确,像《周易》中的卜辞一样清晰。
- 老人:指李愚。种善如种树:比喻做好事就像种树一样,必须从幼小时就培养好。
- 紫衣彩衣:指穿着紫色衣服。侍尊俎:侍奉酒宴。尊俎: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酒食的器具。
- 恩封乡县爵第五:恩赐封地为县侯,享受五等爵位。
- 七帙:指七十岁。终年:一生。
- 螭首龟趺:用“螭”形容龟,指龟的头和脚都刻着龙的形状。贲泉户:贲,同“贲”,通“贲”,意思是花纹。泉户:传说中天帝所居的门户,也用来泛指天界。
【赏析】:
这首诗是李时进为其父撰写的墓志铭。李时进曾任御史中丞,因直言进谏被贬为莱芜令。在莱芜任上,他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勤于政事,深得民心。后来调任淄青节度使,又治理淄州(今山东淄博),政绩卓著。因此,他的墓志铭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李愚的家世及为人;中间四句赞扬他的功绩及品德;最后二句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襄垣老人志不群,教子岌岌兴高门。”点明题旨。襄垣老人,指李愚。志不群:志向不同寻常的人。李愚是唐代宗、代德宗两朝的宰相,以正直敢言著称于世。教子:教育儿子。岌岌:高耸的样子。
第二句“燕山谏议有阴德,陈氏省华多子孙。”点明李愚的儿子李绅。燕山谏议:指唐代大臣、诗人元稹。有阴德:有阴功或德行。元稹为官时,曾上疏批评朝廷的弊政,得罪皇帝被贬谪到江陵。陈氏省华:指唐代诗人陈鸿。省华:节省开支。
第三、四句“少年孤贫嗟素身,策名仕版期后昆。”赞颂李绅。少年孤贫:指李绅少年时期家境贫寒。嗟素身:叹息自己出身贫寒。策名仕版:在官场上争取一席之地。期后昆:指望自己的后代。
第五句“报施之道昭而神,蓍布爻象龟灼文。”赞颂李绅的品德操行。报施之道昭而神,蓍布爻象龟灼文:报答别人的恩惠,要像《易经》(又称《周易》)中的六爻和卦象一样明确,像《周易》中的卜辞一样清晰。
第六句“老人种善如种树,老人视财如视土。”称赞李绅的好品德。老人种善如种树:比喻做好事就像种树一样,必须从幼小时就培养好。老人视财如视土:比喻珍惜钱财如同珍惜土地一样,不能随便挥霍浪费。
第七句“紫衣彩衣事尊俎,恩封乡县爵第五。”赞颂李绅的官职地位。紫衣彩衣:指穿紫色衣服。事尊俎:侍奉酒宴。尊俎:盛酒食的器皿。恩封乡县爵第五:恩赐封地为县侯,享受五等爵位。
第八句“七帙告终既寿考,螭首龟趺贲泉户。”赞颂李绅的长寿。七帙告终:七十岁。既寿考:已经长寿了。螭首龟趺:用“螭”形容龟,指龟的头和脚都刻着龙的形状。贲泉户:贲,通“贲”,意思是花纹。泉户:传说中天帝所居的门户,也用来泛指天界。
第九句“君不见草间无闻乱冢何足数,却是当时守钱虏。”点明题旨。君不见草间无闻乱冢何足数:你难道没听见过那些乱葬坟墓吗?无闻:没有听到过,没有见过过。乱冢:乱葬的坟墓,这里借指那些贪官污吏的坟墓。
这首诗通过歌颂父亲李愚的生平业绩及美德,赞颂李绅的品德操行及官职地位,表达了对李绅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