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飒西风绿野秋,琅玕摧折凤雏愁。
卧龙未必壶中醉,飞梦终为海上游。
白发每逢师柱史,青门何处觅秦侯。
岂知目断烟霞客,欲问卢敖竟莫留。
诗句释义及赏析:
萧飒西风绿野秋,琅玕摧折凤雏愁。——萧飒西风,指秋天的西风,带有萧瑟之感;绿野秋,形容广阔的绿色田野中带着秋意的凉风。琅玕(láng gān )摧折凤雏,指美丽的树木被风吹折,象征着美好事物被破坏。凤雏,古代指年轻的有才华的人。这里的“愁”反映了一种因美好事物消逝而生的悲伤情感。
译文:西风萧瑟,绿野秋色,仿佛是天地间一片凄凉景象,而那些曾经令人欣赏的植物也在这秋风中凋零。**卧龙未必壶中醉,飞梦终为海上游。——卧龙,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以智谋著称,人称卧龙先生;飞梦,形容梦境中的远行或者飞翔。壶中醉,形容梦中的安逸生活,暗示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或束缚。海上升,形容梦想或愿望能够像鸟儿一样飞向远方。
译文:也许像卧龙先生那样,他在现实中未必能够完全自由自在,但在他的梦里,他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去往他心中向往的地方。**白发每逢师柱史,青门何处觅秦侯。——白发逢,指的是岁月无情,人的头发变白了;师柱史,比喻在历史记载中寻找老师的足迹或者事迹;青门,泛指古代城门的颜色,这里可能指代某个地点或者是对过去的怀念。秦侯,古代的一个称呼,可能指代历史上的一个人物或者一个地名。
译文:我的头发已经斑白,但我还在寻找那位曾教导过我的老师,希望在那里找到属于我的历史痕迹。**岂知目断烟霞客,欲问卢敖竟莫留。——岂知目断,用来形容无法看到远处的景象或者期待中的某人;烟霞客,指那些在山水之间漫游,如烟似霞般美丽的游子;卢敖,战国时期的一位隐士,据说他不愿意做官,过着隐逸的生活。
译文:我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见到那些如同烟云一般飘渺、美丽如画的游子们,更不知道是否还能再见到那个不愿为官的、隐于山林的卢敖。**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风中的绿野、枯萎的花草、梦中的自由飞翔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现实与理想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化、对比等,使得诗歌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