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阴间玉砌,金井生凉云。
扇欹嫦娥辉,簟拂湘妃痕。
愁怨草虫语,舞厌楚绡薄。
烛树来何迟,萤飞上罗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十二月乐辞 桐阴间玉砌,金井生凉云。扇欹嫦娥辉,簟拂湘妃痕。愁怨草虫语,舞厌楚绡薄。烛树来何迟,萤飞上罗幕。》的原文和注释。全诗以月宫为题,通过对月亮的描述和描写来表达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译文:
桐荫掩映着玉石砌成的台阶,金井中升腾起清凉的凉云。
扇子斜倚着月光,好像嫦娥的光辉;竹席轻拂着湘妃留下的泪痕。
忧愁怨恨在草间蟋蟀的叫声中倾诉,翩翩起舞却厌倦了细薄如丝的绸缎。
蜡烛的光来得多么迟缓,萤火虫飞舞上了华丽的帐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月宫景色的诗歌,通过对月亮的描述和描写来表达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首句“桐阴间玉砌,金井生凉云。”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桐树的阴影覆盖着玉砌的台阶,金井中升起了凉爽的云气。这两句通过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气氛,为下面的描写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的四句则分别描述了月亮的四个特点。“扇欹嫦娥辉”,形象地描绘出扇子斜倚着月光的样子,就好像嫦娥的光辉一样美丽;“簟拂湘妃痕”,则用簟(竹席)轻轻拂过湘妃的泪痕,表现出湘妃的哀伤和美丽。这两句通过细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中,让人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宫中的景象。“愁怨草虫语,舞厌楚绡薄”,“愁怨”二字表达了草间的虫儿因为寂寞而发出的哀怨之声,“舞厌”则表现了它们因为舞蹈而感到疲惫。这些描写生动地描绘出了月宫中的寂寞和凄凉之感。
最后一句“烛树来何迟,萤飞上罗幕”则描绘了夜晚降临后的场景。蜡烛的光来得多么迟缓,而萤火虫则飞舞上了华丽的帐幕,这里既表现了夜的静谧,也表现了月宫的美丽与神秘。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月宫之中,让人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和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