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拨山亭木叶堆,老僧千岁喝岩开。
天从白石云根出,地带青泥雪髓来。
竹影自深斜映月,鱼腥不到半凝苔。
世间梦渴知多少,可待金茎露一杯。
手倚晨扃一渺漫,山神拥出玉巑岏。
光侵道者祠星室,迹破樵家斲药坛。
石笋撑空穿宿瞑,天机织素挂余寒。
俄然唤醒西南梦,怕作松州徼外看。
注释:
手倚晨扃:形容早晨时分,手靠着门框眺望着远方的景象。
渺漫:空旷无垠的样子。
山神拥出:仿佛有山神从山中出来。
玉巑岏:像玉石一样的山峦。
光侵:阳光照射过来。
道者祠:供奉道士的祠庙。
星室:指道教中的修行场所。
迹破:痕迹破坏了。
斲药坛:砍伐药材的祭坛。
石笋:一种天然形成的岩石,形状像笋一样。
撑空:穿透天空。
织素:织造白色丝线或绢帛。
余寒:残留下来的气息。
唤醒:使醒来。
西南梦:在西南方向上的梦境。
松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这里用来代指遥远的边远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仙华岩雪的自然景观,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哲理意味。首句“手倚晨扃一渺漫”,通过描绘清晨时分,诗人站在门前远望的场景,传达了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紧接着,“山神拥出玉巑岏”,用生动的比喻,将山峰比作玉石一般珍贵,展现了仙华山的雄伟壮观。
第二联“光侵道者祠星室,迹破樵家斲药坛”进一步描绘了仙华山的美丽景色,以及它对道教信仰的影响。诗人的目光穿透云层,看到了道教修行者的祠堂,感受到了他们虔诚的信仰;同时,他也注意到了那些为求医采药的人们砍伐树木的痕迹,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第三联“石笋撑空穿宿瞑,天机织素挂余寒”继续描绘了仙华山的独特景致,石笋穿透夜空,如同天工开物一般神奇;同时,白色的丝线或绢帛(象征天机)悬挂在空中,给人一种冷清而又神秘的感觉。
第四联“俄然唤醒西南梦,怕作松州徼外看”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描述。他似乎在梦中被这美景所唤醒,但又害怕这种美景离自己太远,只能远远地欣赏而已。这里的“西南梦”既指梦境,又暗指远方的松州,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