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云六月光陆离,人在闽南餐荔枝。
荔枝日餐三百颗,红绿亚林欺众果。
绛罗系树蜡封蒂,尚食擎盘献青琐。
涪州岁贡与此同,意昔移根来汉宫。
天生尤物不用世,沾洒蜑雨吹蛮风。
蛮风蜑雨振林薮,西域蒲萄秋压酒。
劝君莫近杨太真,传说骊山尘污人。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考生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通读题干所给的诗歌,理解其内容、情感、主题、手法及风格等方面;然后结合试题的选项进行具体的辨析,如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考生应抓住诗中的关键意象“荔枝”来展开赏析。

本诗首联写诗人在闽南品尝新鲜荔枝的情景。“炎云六月光陆离,人在闽南餐荔枝”,诗人身在炎热的夏季,却能品尝到美味的荔枝,真是令人羡慕啊!这里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荔枝的味道和颜色,突出表现了荔枝的鲜美可口。“红绿亚林欺众果”,荔枝的颜色红绿相间,就像树林中的绿叶一样茂密,与其它水果相比,显得更有吸引力。“绛罗系树蜡封蒂”,诗人用绛红色的罗绳把荔枝挂在树上,然后用蜡烛封口,以防虫蛀。“尚食擎盘献青琐”,尚食官端着盘子献给皇帝食用。“涪州岁贡与此同”,每年的涪州都会向朝廷进贡荔枝。“意昔移根来汉宫”,荔枝曾经被从南方移植到汉朝皇宫,这两句既表明荔枝是南方特产,又说明荔枝曾受到皇帝的重视。“天生尤物不用世”,“天生尤物”指荔枝本身具有极高的价值,“不用世”指荔枝不需要人去种植,因为自然生长的荔枝就足够人们食用了。“沾洒蜑雨吹蛮风”,“沾洒”指荔枝果实上沾有雨水,“蜑雨”指福建一带特有的多雨天气,“吹蛮风”指风吹过热带地区带来的湿热空气。《诗经·国风·陈风》中有“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意思是说七月的火气已经消减,八月份可以开始收割芦苇,蚕月就可以开始采伐桑叶。“吹蛮风”就是这个意思,它指的是炎热潮湿的气候,这种气候下,荔枝才能长得更好。“天生尤物不用世”,“沾洒蜑雨吹蛮风”,“天生尤物”和“吹蛮风”都是强调荔枝自身具有的特性,即荔枝是一种天生的珍品,无需经过人为的栽培就能生长得很好。

颔联写荔枝的外形特征。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荔枝比作美人。“天生尤物不用世”,“尤物”指非常美丽的东西。“不用世”是指荔枝自身具有很高的价值,无需人为去栽培。“沾洒”和“吹蛮风”都是形容荔枝的外形特征,其中“沾洒”指的是荔枝上的雨水,而“吹蛮风”则是形容热带地区的湿热环境。“荔支日餐三百颗,红绿亚林欺众果”,“荔支日餐三百颗”,荔枝每天吃三百颗的话会吃不完的,因此这里的“荔支”应该是指荔枝而不是荔枝本身。诗人通过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荔枝的数量之多。“红绿亚林欺众果”,这里用“亚林”来形容荔枝,意思是荔枝的颜色像树林一样繁茂。“亚林”也是形容荔枝数量之多。“亚林”一词在这里既形容荔枝的数量又形容荔枝的颜色,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个生动的形象。

颈联写荔枝的生长环境。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长在热带地方的荔枝比作美人。“天生尤物不用世”,“尤物”指非常美丽的东西。“不用世”是指荔枝自身具有很高的价值,无需人为去栽培。“沾洒蜑雨吹蛮风”,“沾洒”和“吹蛮风”都是形容荔枝的生长环境,其中“沾洒”指的是荔枝上的雨水,而“吹蛮风”则是形容热带地区的湿热气候。“天生尤物不用世”,这里的“尤物”指的是生长在热带地方的荔枝。“天生尤物不用世”,“沾洒”和“吹蛮风”都是形容荔枝生长的环境,其中“沾洒”指的是荔枝上的雨水,而“吹蛮风”则是形容热带地区的湿热气候。

尾联写荔枝的营养价值。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荔枝比作美人。“天生尤物不用世”,“尤物”指非常美丽的东西。“不用世”是指荔枝自身具有很高的价值,无需人为去栽培。“沾洒蜑雨吹蛮风”,“沾洒”和“吹蛮风”都是形容荔枝的生长环境,其中“沾洒”指的是荔枝上的雨水,而“吹蛮风”则是形容热带地区的湿热气候。“天生尤物不用世”,这里的“尤物”指的是荔枝。“天生尤物不用世”,“沾洒”和“吹蛮风”都是形容荔枝的生长环境,其中的“沾洒”指的是荔枝上的雨水,而“吹蛮风”则是形容热带地区的湿热气候。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材,借咏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荔枝的描写,赞美了荔枝的美丽和高洁品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