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予头燥发未茁,今我头枯发先折。
童心尚在颜貌改,满鬓苍华点霜雪。
朝来抱镜看未真,镜里相逢类两人。
东都贫孟叹孤剑,西邸老康悲故茵。
乌髭每怕不得素,素栉何庸问衰暮。
枫林叶底变风烟,药草茎边虚雨露。
自非神仙刘阮俦,世间容有几春秋。
情知鹳鹤长朱顶,得见鸳鸯会白头。

【注】头燥:头发干燥。未茁:未长出。童心:童心未泯,指少年时的心性和性格。颜貌改:容颜容貌改变。苍华:白发。霜雪:指鬓发斑白。朝来抱镜看:早晨起来对着镜子看自己。类两人:形容衰老的样子。东都:洛阳。孟:孟浩然,唐代著名的诗人。西邸:长安(今西安)的住所。老康:指杜甫。杜甫晚年居在洛阳,自号“少陵野老”。孤剑:指没有靠山的孤独。故茵:旧地,故乡。乌髭:黑胡子。素栉:梳着白色发髻。风烟:指飘渺、迷茫的境界。刘阮俦(cū):指《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晋朝人刘真长与阮籍、阮咸兄弟三人游于天台山,遇风不能上,便结庐在山中,过着清静无为的生活。神仙:指隐逸之人。鹳鹤:传说中的一种鸟类。朱顶:红色头顶。鸳鸯:指男女成双成对。

译文:

昔日我的头发还没有长出,现在头发已经枯黄,白发先从发尖开始脱落。

年轻时的童心尚存,可是面容已大变,满头的白发如同霜雪一般斑白。

清晨起来对着铜镜观察自己的容颜,却发现镜中的自己和实际的我好像两个人一样。

我在洛阳东都的贫寒中感叹没有靠山,就像西邸的老诗人杜甫一样悲叹着没有地方可以归去。

我的黑胡须常常担心不能像从前那样保持洁白,那白色的发髻用什么梳子才能打理得干净呢?何必去问衰老的暮年。

枫林之下叶子落下变成风烟,药草茎边虚挂着雨露。

如果不是神仙般的人,谁能像刘真长与阮籍、阮咸这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呢?世上能有几位能够享受几度春秋呢?

我知道像我这种年纪的人,即使像鹤鹤那样有红顶,也不可能再看到鸳鸯双双了。

赏析:

这首诗是陈师道答谢陈时父的赠诗。陈师道是北宋中期的著名文学家、词人和诗人,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其诗多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风格沉郁悲壮。这首《答陈时父》就是一首表达自己身世之感的七言绝句。

全诗八句,每四句一韵。首二句写自己年岁渐长,头发先白;三、四句写自己的童心未泯,但容颜已变;五、六句写自己虽然有才华,但是没有靠山,像杜甫一样悲叹;七、八句写自己黑胡须常怕不能像从前那样洁白如素发,用白色发髻梳什么梳,为什么要问衰老的暮年,最后以鹳鹤有顶,鸳鸯难会,慨叹自己生不逢时,终无出头之日。

诗的构思十分巧妙。开头两句,作者就运用“昔”与“今”对比的手法,点明自己的年岁已大,头发先白,同时以“童心未泯,颜貌改”作进一步的渲染,使读者能清楚地看出自己由年轻到衰老的过程。三四句则更进一步指出自己的“童心”已“改”,并且连“颜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把前两句的内容具体化了,形象化了。接着五六两句写自己虽然有才华,但是没有靠山,像杜甫一样悲叹。这一部分是全诗的重点,也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因年老而失去政治上的依靠的苦闷,又表现了作者对杜甫的敬仰之情。杜甫晚年居于洛阳,自称“少陵野老”(见《哀江浦》),所以这里称杜甫为“老康”,既亲切又贴切。七八句则是全诗的又一重点,也是全诗的结尾。这里以比喻的手法,说明自己虽已白发苍苍,但终究不能免俗。最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不满和愤懑。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但又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