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尽楼台,路从山顶来。
潮生沙岸没,云破海门开。
官舍笼鹅去,道人骑鹤回。
题诗向何处,石壁扫苍苔。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诗歌,考生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满目尽楼台,路从山顶来。”首句写登临所见的吴山景色,诗人站在山顶回望脚下,只见一片楼台错落有致地展现在眼前。第二句紧接第一句,写山路是从山顶上来的。这两句写景,写出了吴山的高峻、雄伟,也点出了诗人登上高处后所看到的美景。
“潮生沙岸没,云破海门开。”“潮生”二句,写江潮涌起,淹没了沙滩,云彩裂开缝隙,冲破了海门。诗人通过描绘潮汐与云霞的变化,表现出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叹之情。
“官舍笼鹅去,道人骑鹤回。”“官舍”二句,写道士骑着仙鹤离去了,而官员家的鹅却笼着去了。这里用一个“去”字和一个“回”字,将两种不同的动态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人感到一种悠闲自在的情趣。
“题诗向何处,石壁扫苍苔。”末二句写诗人在吴山顶上的所见所想:我来到吴山之巅,面对苍茫的大海和茫茫云天,不禁想到自己的身世飘泊、宦海沉浮,不禁想到自己一生坎坷不平的遭遇,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便挥毫写下了这首《登吴山》诗。
【答案】
译文:
站在吴山上,放眼远望,只见一幢幢楼台亭阁,高耸入云;山路蜿蜒曲折,是从山顶上来的。
大潮涌起,把沙滩吞没,天空出现一道裂缝,海门洞开,露出蓝天白云。
官舍中的公卿贵人带着鹅笼离开了,道人骑着仙鹤归来了。
我在吴山之巅,面对苍茫的大海和茫茫云天,禁不住想起自己的身世飘泊、宦海沉浮,不禁感慨万千。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描写了吴山的壮丽景色及作者登临观海时的所见所感。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全篇融情于景,情景相融。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登吴山”的地点、时间,交代了登山的目的。“楼台”、“山顶”,勾勒出了吴山巍峨雄壮的画面。“潮生”、“云破”,是说潮水涨起来淹没了沙滩,云雾散开了露出海天。“路从山顶来”、“从山顶上”,表明作者站在山顶上回望脚下,视野开阔,心胸旷达。“满目尽楼台”一句中“楼台”、“尽”二字,不仅写出了吴山楼群之多,而且也暗示了吴山之高。“潮生”、“云破”两句,是说潮水涨起来淹没了沙滩,云雾散开了露出海天。这一联既写了自然景观,又写了登临吴山时的感受。
颔联写登山时所见。诗人登上了吴山之巅,回望脚下,只见一片楼台错落有致地展现在眼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吴山”之名由此得来——因为山上有神仙居住。这两句是说,山不在于它的高度,只要山上有神居住,它就出名了。“潮生”二句,是写江潮涌起,淹没了沙滩,云彩裂开缝隙,冲破了海门。这两句写景,表现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叹之情。
颈联写山下所见。“官舍笼鹅去,道人骑鹤归。”这里用一个“去”字和一个“回”字,将两种不同的动态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人感到一种悠闲自在的情趣。“官舍”二句中“官舍”,指官府的房子,即公卿贵族们居住的地方。“笼”是关的意思。“道人”指的是道教中的修道者。“骑鹤归”是说道人们骑着仙鹤回到了山林中。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官吏们带着鹅笼离开了,而道士骑着仙鹤归来了。这两句以动衬静,衬托出山中宁静的气氛。
尾联写诗人登临观海时的心情。“题诗向何处,石壁扫苍苔。”诗人登上山顶,面对着茫茫大海和茫茫云天,不由得想起自己的身世飘泊、宦海沉浮,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便挥毫写下了这首《登吴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