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对此君,攀挹非细故。
为问辕下驹,何如辙中鲋。

日日对此君,攀挹非细故。

为问辕下驹,何如辙中鲋。

【解析】
这首诗是吴镇在元代创作的《题竹二十一首其三》。诗的大意是:天天面对这样的竹子,我对它的感情很深,不是随便可以攀爬的。那么,这辆车下的马和车辙里的鱼,哪一种更好呢?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同时也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注释】

  1. 日日:每天。
  2. 对此君:指题写的竹子。
  3. 攀挹:攀折(植物)并抚摩(它)。这里比喻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4. 辕下驹:古代驾车时套在车辕上的小马,此处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5. 辙中鲋:车轮压过的地方留下的水迹里,只有一条小鱼(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6. :古时驾车时套在马身上的两条铁制横木。这里比喻地位高的人。
  7. :喜爱。
  8. 茕茕:形容孤独无依。
  9. 抱独:抱着自己(比喻保持自己的原则和操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同时,通过对不同身份的人和事物(马、鱼、君子等)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不同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的对比手法,使得主题更加鲜明,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整篇诗歌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文人的艺术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