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山前,屹立一亭名槜李,堂阴数亩竹涓涓。空翠锁风烟。骚人隐士留题咏。
红尘不到苍苔径。子瞻三过见文师。壁上有题诗。
【注释】
忆馀杭:对杭州(今属浙江)的追忆。嘉禾:这里指杭州。八景: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所写的《忆江南》组诗中的八首,后人仿效其风格作诗,称西湖为“八景”。空翠:空明幽静的景色。风烟:指山水间云雾飘渺、迷离缥缈的景色。堂阴:堂屋周围。竹:这里指竹林。涓涓(juān):形容水细流的样子。万寿山:位于杭州灵隐寺附近,因山顶有一巨石高耸,形如古印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万寿”二字,故名万寿山。槜李亭:在万寿山南麓,是白居易为观赏西湖风景而建造的一座亭子。堂阴:堂屋四周的阴凉之地。数亩:几亩。竹涓涓:指竹林里清澈的小溪。锁:封锁。风烟:指山水间的云雾。骚人:诗人。隐士:隐居不仕的人。留题咏:留下题咏。红尘:佛教语。指世俗世界。苍苔径:长满青苔的小路,指山林小道。三过:多次经过。见:看见。文师:指苏轼,字子瞻。子瞻三过:指苏轼三次到杭州看万寿山。壁上:墙上。有题诗:《白香山集》中有《万寿山绝顶西轩望海潮作绝句三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1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在杭州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其中第二首云:“苍苔径滑雨初晴。”此处所引即此诗第二首。
【赏析】
本篇为作者怀念杭州所作。
开头两句写诗人在万寿山下的槜李亭中,凭栏远眺,只见青山环绕,碧水涟漪,郁郁葱葱的竹林,潺潺流淌的溪水,构成一幅空明幽静的图画,使诗人心旷神怡。
“骚人”“隐士”两句,表明诗人以隐士自居,寄情山水之间,追求自然恬淡的意境。诗人以自己的志趣,去衡量那些隐于山林的文人雅士,并希望他们也能留下佳作。
后两句写自己曾经三上万寿山,但都未见到那些隐于山林的文人雅士,只有东坡居士才真正领略了这里的清幽美景,并在墙壁上留下了题诗。
这首词通过描绘杭州万寿山一带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也反映了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