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鲤鱼摇赤尾,舳舻尽发江南来。
帆樯出没蛟鼍窟,灵雨神风劳帝子。
紫衣使者麾金幢,麒麟暖玉隐天香。
元君昼下翠旗湿,百灵冉冉天吴立。
使君骑马历东吴,吴中父老争迎趋。
自言春涛漂白骨,官家下诏复征役。
今年陇亩粳稻空,县官索租到疲癃。
丁男登山拾橡栗,妻孥含酸向人泣。
使君北来候神人,应怜赤子百忧集。
明年海若不扬波,君归宣室当如何!
东海鲤鱼摇赤尾,舳舻尽发江南来。
译文:东海里的鲤鱼摆动着它们红色的尾巴,整条船从江南驶来了。
注释:东海,指东海地区;鲤鱼,这里用“红尾”比喻其美丽;舳舻,古代称船为艗,艗首尾相接,像长龙一样,因此称船为“舳舻”;尽发,全部出发、到来;江南,指长江以南。
赏析:诗人以东海中的鲤鱼为比,赞美宋大监的船队从东南沿海一路顺流而下,气势磅礴,壮观而美丽。
帆樯出没蛟鼍窟,灵雨神风劳帝子。
译文:船只在江面上航行,时而出现蛟龙和鳄鱼的洞穴,时而又飞起灵雨和祥风,使宋大监感到劳累。
注释:帆樯,船上的帆和桅杆,是古代航海的主要工具;出没,出现又消失;蛟鼍窟,指的是水族居住的地方;灵雨神风,形容海上的天气变幻莫测,有时天空会下起大雨;灵雨,神话中神仙降下的雨水;神风,指刮起大风;劳,使……劳累;帝子,指宋大监。
赏析:诗中描写了宋大监乘坐的船只在海上航行的景象,展现了大海的壮阔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对宋大监辛勤工作的赞赏。
紫衣使者麾金幢,麒麟暖玉隐天香。
译文:穿着紫色衣服的信使挥动着金色的旗帜,就像麒麟一样温润的玉石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注释:紫衣使者,指宋大监的使者;麾,指挥旗帜;金幢,古代帝王出行时用的仪仗队,这里用金色表示尊贵;麒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动物;暖玉,指温润如玉的美玉;天香,指香气四溢。
赏析:诗中描绘了使者的形象和行为,展现了他们高贵的身份与威严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使者所持物品的珍视与欣赏。
元君昼下翠旗湿,百灵冉冉天吴立。
译文:元君白天下来,翠绿色的旗帜上沾满了露珠,百灵鸟在天上飞翔盘旋,宛如天吴站立。
注释:元君,泛指皇帝;下,来到地面;翠旗,绿色的旗帜;天吴,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冉冉,形容轻盈缓慢的样子。
赏析:诗中描述了元君来到海面上的仪式,以及百灵鸟在天空中的飞翔景象。这些细节都展现了皇帝的威仪与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使君骑马历东吴,吴中父老争迎趋。
译文:宋大监骑着马穿越东吴,吴地的老人们争先恐后地前来迎接。
注释:使君,指宋大监;历,穿过、经过的意思;东吴,指现在的江苏省南部一带地区;父老,指老人;争迎趋,争相前去迎接。
赏析:诗中描绘了宋大监骑马穿越东吴的场景,展现了他的威严与地位。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他到来的热烈欢迎与期待。
自言春涛漂白骨,官家下诏复征役。
译文:宋大监自己说,春天的海浪将他们的骨骼都漂白了,朝廷下令恢复征收兵役费用。
注释:自言,自己说自己;春涛,指春季的海浪;骨,指人的骨骼;漂白,变白;官家,指朝廷或官府;下诏,发布命令或诏书;复征役,重新征收兵役费用。
赏析:诗中描绘了官员们因海潮上涨而导致的困境,同时也表达了朝廷恢复征收兵役费用的决定。这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海防安全的重视以及对百姓生活的担忧。
今年陇亩粳稻空,县官索租到疲癃。
译文:今年的田里已经没有种粳稻了,县官要收租却连最穷困的人也没有粮食。
注释:陇亩,泛指农田;粳稻,一种稻米;县官,指政府官员;索租,收取租金;疲癃,指身体衰弱、疾病缠身的人。
赏析:诗中反映了由于海潮上涨而导致的农作物受灾情况,展现了农民们的无奈与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农民遭受的不幸的同情与关注。
丁男登山拾橡栗,妻孥含酸向人泣。
译文:男人去山上摘橡子,妻子儿女含泪向人哭泣。
注释:丁男,成年的男子;登山,指去山上采摘橡子;拾橡栗,摘取橡子的果实;含酸,含着泪水;人泣,向人哭泣。
赏析:诗中描绘了农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痛苦,展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农民遭遇不幸的同情与关心。
使君北来候神人,应怜赤子百忧集。
译文:宋大监向北而来,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国家安定和社会和谐。他应该被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民所怜悯。
注释:使君,指宋大监;北来,指来到北方;候神人,等待神灵的庇佑;应怜,应该被怜悯;赤子,这里指百姓;百忧集,各种忧愁聚集在一起。
赏析:诗中表达了宋大监对人民苦难的关切与同情,同时也呼吁统治者应该重视民生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