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相逢浑未久,忽对芳尊倾别酒。君向燕台万里□,我留吴会三春后。
当年曾入承明庐,千官委佩侍金舆。此行剩拟《长杨赋》,何用频封光范书。

【注释】

江上相逢浑未久:指黄德广与诗人在江边相遇时,时间并不长久。忽对芳尊倾别酒:指忽然间举起了酒杯,向黄德广敬了一杯别酒。君向燕台万里□:指黄德广要远赴燕台(今北京),去那里做官。我留吴会三春后:指诗人留在江南吴地,度过了三个春天。当年曾入承明庐:指诗人当年曾经进入朝廷中承明殿内,为皇帝起草文书。千官委佩侍金舆:指当时千官都戴着佩玉的冠饰,侍奉皇帝乘坐着华丽的车子。此行剩拟《长杨赋》:指此次出京,诗人只打算写一篇《长杨赋》来送别。何用频封光范书:指不需要再用《光范书》,也就是不用频繁地向皇帝上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别朋友的作品。全诗四句,每句一联,共两联。第一联“江上相逢浑未久,忽对芳尊倾别酒”,首句点题,写与友人在江边相遇,时间并不长久;第二句转笔写与友人饮酒告别。此联以“浑”字作转折,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两句,“君向燕台万里□,我留吴会三春后”,是说朋友即将远行赴燕台(今北京)。而诗人却要留在江南吴会,过了三个春天。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情景之不同。

颈联两句,“当年曾入承明庐,千官委佩侍金舆”,“当年”二字,既表明时间之久远,又暗示了两人之间友情之深厚;“千官委佩”,既写出了自己受到朝廷重用,又有千官皆佩戴玉佩之景象,表现出诗人受宠幸之状;“侍金舆”,则写出自己随从皇帝出行之情景。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盼,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尾联两句“此行剩拟《长杨赋》,何用频封光范书”是说,这次出京,只打算写一篇《长杨赋》来送别。而用不着频繁给皇帝上书了。《长杨赋》是西汉司马相如所作辞赋,《文选补遗》有收录。作者借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

此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回忆往昔、表达情感、展望未来等手法,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送别画卷。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