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景悲凉甚,临风感慨多。
荆舒屯虎旅,沧海起鲸波。
世事遽如许,吾生奈老何。
愁怀翻倒极,对酒不成歌。
【注释】
抚景:凭吊自然景色。荆舒:指荆州、蜀地一带。虎旅:喻强大的兵力。沧海:指大海。鲸波:比喻汹涌的波浪。世事:指天下大事。老何:怎么,如何。翻倒极:形容愁思深重,难以抑制。对酒不成歌:意谓对着美酒也无心情歌唱。
【赏析】
“四月二日二首”是诗人在公元758年(唐玄宗天宝七年)所作,当时安禄山正发动兵变,攻陷潼关。作者在长安时,目睹了这一叛乱事件及其给国家带来灾难的实况,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首诗的前半部分写自己触景生情而感伤,后半部分则抒发因感慨而生发的愁绪。前两句是说诗人看到眼前景色,触景生情,感到十分悲凉。“抚景”、“临风”都是凭吊自然景物的意思。“荆舒”,即荆楚,这里泛指南方地区;“屯虎旅”,喻指强大兵力。“沧溟”、“鲸波”,都是大海的代称。“沧海起鲸波”,意思是说渤海里掀起狂涛巨浪。这一句是说:当叛军在荆楚一带驻军,大海掀起惊涛骇浪的时候,天下大事就急转直下了。
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进一步抒写诗人的感慨。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世间的事情变化多么快啊!我自己已经老了,又有什么办法呢?“遽如许”,就是“遽如故”的意思,表示事情变化得很快,就像过去一样。“奈老何”,就是“奈何”的意思,表示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愁怀翻倒”,用《文选》谢朓《拟行路难》中的“心愤填臆,郁结于中”的意思,说明诗人心中忧愁烦闷,像翻倒了一样。“对酒”,本指饮酒,这里却用来比喻面对现实。“不成歌”,也就是“不欲歌”,即不愿意唱歌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我的心情愁苦到极点,面对着酒杯也无心高歌了。
第二首诗的前半句与第一首诗的后半句相对应,意思相近。这两句话是说:诗人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际,不禁悲从中来。“世事”,这里指天下大事。“吾生”,即我的人生。“奈老何”,同上一首的第一句。这两句是说:我的人生就像衰老一样,又有什么办法呢?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这两句是说:愁苦的心情实在难以控制,对着酒杯也没有心情唱下去。“翻倒极”,就是“翻倒尽”的意思,表示愁苦到了极点,倾泻出来没有尽头。这两句是说:面对着满杯的美酒,我也没有办法把它喝下去了。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把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融为一炉,表达了自己在国难当头之际忧思重重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