崒嵂双峰著此身,危巅夜半见朝暾。
天低古塔参云阙,江送寒潮落海门。
帢帻风高仙已去,翠微僧老鹤长存。
下观城郭红尘隘,水色山光自吐吞。

【注释】

崒嵂(ú jiāo):山势高峻。朝暾(tūn):初升的阳光。帢帻(zhì zǔ):古代儒者的头巾。云阙:指天宫。水色山光:比喻自然景色。吐吞:形容江水浩荡奔流。

赏析:

此诗为登台州巾山作,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首句“崒嵂双峰著此身”,描绘了巾山的险峻和高耸,使人仿佛置身于山巅之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第二句“危巅夜半见朝暾”,则更具体地描绘了巾山的夜景,太阳初升时,在山顶上看到太阳的光芒,使整首诗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第三句“天低古塔参云阙”,则是从高处俯瞰,将远处的云层与近处的塔楼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第四句“江送寒潮落海门”,则描绘了江水的流向,从高处俯瞰,江水似乎在向大海奔去,给人一种浩瀚无垠的感觉。

末两句“帢帻风高仙已去,翠微僧老鹤长存”,则是从侧面描绘了人物的活动。这里用到了典故,帢帻是古代儒者的头巾,象征着学问;翠微是道家的象征,代表着长生不老。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境界。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下观城郭红尘隘,水色山光自吐吞”,则是从高处俯瞰,看到了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美丽相得益彰。这里既有对城市繁华的赞叹,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