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儿为客在黄山,我向丹丘岁又阑。
千里乡关家信远,一灯风雨客毡寒。
衣钩石角难行路,船趁潮头易上滩。
须信故园归去好,梅花相伴竹平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分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的家信到达时,儿子已在黄山作客了;颔联写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颈联写诗人在外的孤独寂寞;尾联抒发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以梅花、竹叶来象征自己。
【答案】
(1)吾儿为客在黄山(我的儿子)——点明地点,交代人物身份。
(2)向丹丘岁又阑(年岁已尽)——点明时间,表达诗人的愁苦之情。
(3)千里乡关家信远(家书远寄)——突出“家”字,表明诗人的孤寂与思乡之苦。
(4)一灯风雨客毡寒(风烛摇曳,寒意袭人)——突出“寒”字,表现诗人在外的艰辛。
(5)衣钩石角难行路(步履艰难),船趁潮头易上滩(舟行顺水容易)——对比,突出诗人在外生活的艰难。
(6)须信故园归去好(一定要相信返回家园的好),梅花相伴竹平安(愿伴梅花竹叶安好)——反衬,突出诗人对家园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异乡所作,表达了他游子在外思乡怀亲的心情。前四句写身临其境的景况,后四句则抒写作者的内心感慨。
首联“吾儿为客在黄山”一句,点明了地点和人物,交代了诗人的儿子已经在黄山作客了,这一句看似简单,却为后面的思乡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因为作者在此时此地,心中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儿子。
颔联“千里乡关家信远”,两句一转,由实转虚。“千里”二字写出了家乡的距离之遥,“家信远”则道出了家中的音信渺茫,这两句不仅表现出诗人在外的孤寂与思乡,也暗示出诗人的无奈与悲凉。
“一灯风雨客毡寒”一句,更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在外的孤独凄凉。一个“寒”字将诗人的凄冷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衣钩石角难行路,船趁潮头易上滩。”两句通过描绘诗人在外的艰难处境以及舟行之易,衬托出诗人在外生活之不易。诗人在异乡漂泊,处处碰壁,无处可依,这种处境使得诗人倍感孤独和无助。
尾联“须信故园归去好,梅花相伴竹平安。”两句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梅花”与“竹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分别象征着坚韧不屈与高洁的品质;而“梅花相伴竹平安”则寓意着诗人在异乡的生活虽然艰难困苦,但是有梅花相伴竹叶相随,仍能够度过难关。
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在外生活的艰辛与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