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怒王师吊伐初,堂堂人物古谁如。
剑头何患无炊米,楯鼻多应有檄书。
尽道公孙能跃马,应怜学士独焚鱼。
旌旗未度长河水,千骑元戎已捣虚。
和参谋李舜举
金泽州晋城诗人李俊民七言律诗赏析
《和参谋李舜举》是南宋诗人李俊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描绘了一幅历史画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最后附上详细的赏析:
逐句释义与译文
- 一怒王师吊伐初
- 注释: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讨伐行动的愤怒之情。
- 译文:一怒之下,王师出动,开始对敌国实施惩罚。
- 堂堂人物古谁如
- 注释:形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众多,无人能与之匹敌。
- 译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众多,但无人能与之匹敌。
- 剑头何患无炊米
- 注释:比喻战争胜利后,生活物资丰富,不必担心。
- 译文:战争中的胜利者,自然不会担心没有食物可以煮食。
- 楯鼻多应有檄书
- 注释:盾牌的鼻子部位通常用来书写文字,这里指战报。
- 译文:战场上的盾牌鼻子部位,常常用来书写战报。
- 尽道公孙能跃马
- 注释:公孙,这里指的是赵武灵王,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
- 译文:人们都称赞赵武灵王有勇有谋,骑马作战非常出色。
- 应怜学士独焚鱼
- 注释:表示对于书生或学者的同情,他们可能因时局变化而遭受不幸。
- 译文:应该可怜那些书生或学者,他们在动荡的时局中遭遇不幸。
- 旌旗未度长河水
- 注释:形容战事尚未结束,军队尚未渡过长河。
- 译文:战争还没有结束,军队还没有渡过这条大河。
- 千骑元戎已捣虚
- 注释:千名骑兵已经攻破了敌军的空虚之处。
- 译文:千名骑兵已经攻破了敌军的弱点,取得了胜利。
赏析
可以看出李俊民对历史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他通过对比古代英雄人物和现代战争胜利者的生活境遇,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诗中的典故和比喻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造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