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牛移汉俗,匣刃出酆城。
安得治复古,器农不器兵。

【注释】

百题:指《诗经》。商君:即秦孝公。

祥风:和祥的风气。

匣刃:兵器,这里借指兵权。

器农不器兵:器是工具,农为根本,器兵是工具,农为本源,故器农不器兵。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时写的。当时唐朝国势日衰,吐蕃乘虚攻陷关中,长安失守,杜甫只好携家带口逃难到华州。这时他看到农民辛勤耕作而生活艰难,又看到战乱频仍给社会带来巨大破坏,于是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一字百题示商君,带牛移汉俗,匣刃出酆城。”这两句的意思是:用千百个字来显示商汤灭夏、武王克殷的历史功绩,把带牛耕田的农事活动移到汉时,让武器从丰城运出来(丰城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商君”指秦国的商鞅,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推行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带牛”是指牛耕;“汉俗”指汉朝时的风俗习惯;“匣刃”指剑,因为剑常插在刀鞘里。

颔联:“安得治复古,器农不器兵。”这两句的意思是:怎样才能使国家恢复古代的状况呢?只有使农业不成为兵器的附属品。“治复古”是指治理国家,恢复古制。“安得”意思是如何能够。“器农”指的是农业,“器兵”指的是兵制。“不器兵”就是不要只把兵当作战争工具,要把它作为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于国家现状的失望之情。他希望国家能够重视农业生产,不要让兵器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障碍。同时,他也对国家的衰落感到痛心疾首,希望能够有贤人出现,振兴国家。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了杜甫的伟大人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