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岂敢措一字,宾主不须谈两都。
万事尽皆皮里著,为君终日鼓咙胡。

【注释】

春秋:泛指时间。岂敢:哪里,怎么敢。措:写。两都:指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

皮里著:比喻心里有话却不便明说。

为君终日鼓咙胡:为国君整日吹捧拍马。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以议论为主,不写景,但“宾主”二字表明了作者对两位历史人物的看法。

首句点明“春秋”,即战国、秦汉以至魏晋之间,时间跨度很大;次句则说明“宾主”不必论及两朝,而只谈一国(秦)即可:“宾主”二字表明了作者对两位历史人物的看法。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是诗人议论的核心,也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这里,诗人以“春秋”为喻,把秦统一中国的历史称作一个春秋。这个春秋里,没有战争和杀戮,只有和平与繁荣;没有剥削和压迫,只有公正与仁爱。然而,秦王朝却偏要人为地制造分裂,自相残杀,自相杀戮,自相残杀。这种违背历史的作法,只能导致灭亡。因此,诗人认为:“万事尽皆皮里著”,“为君终日鼓咙胡”。

这首诗在结构上别出新意,先提出论点,再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它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平铺直叙,而是寓议论于叙事之中。这样写,既避免了议论的枯燥乏味,又使文章显得更有趣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