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诗人去却回,果曾北阙上书来。
若为耆旧无新语,明主何尝弃不才。

逐句释义

  1. 天宝诗人去却回,果曾北阙上书来。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唐代天宝年间文人命运的感慨。天宝年间(742年~756年)是唐朝的一个时期,当时政治较为混乱,许多文人被贬或流放。这里的“天宝诗人”可能指的是在那个时期因为直言进谏而遭贬的诗人。
  1. 若为耆旧无新语,明主何尝弃不才。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君主不抛弃才能之士的赞赏。这里的“耆旧”指有经验、资历深的人;“不才”则指才能不足的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的观点,即即使那些经验丰富的老人不再有新的建言,但君主也不会抛弃那些没有新意但忠诚正直的人才。

译文
襄阳咏史古堤旁,
天宝时期诗人离去又归来,
曾经向北阙上书献计策。
为何耆老无新话,
君王从不放弃不才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天宝年间诗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君王不抛弃人才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诗人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有一些忠诚正直的人才值得尊重和珍惜。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下社会的呼吁,鼓励人们重视并珍视那些有真才实学而不求名利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