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咸阳是老头,如何此地肯重游。
分明祀典无交涉,只合英灵在杜邮。
【注释】
①咸阳:即秦都咸阳城,古称长安。
②老头:指汉高祖刘邦。
③杜邮:在今陕西咸阳市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追怀和评价。首句“归去咸阳”是指诗人自己离开京城长安返回家乡襄阳。后两句是对汉高祖刘邦的评价,他虽然曾经建立汉朝,但后来却自刎于长白山。这里诗人用典意在说明,历史人物的结局各不相同,有的功成名就,也有的悲惨收场,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规律。全诗语言简洁,含义深刻。
归去咸阳是老头,如何此地肯重游。
分明祀典无交涉,只合英灵在杜邮。
【注释】
①咸阳:即秦都咸阳城,古称长安。
②老头:指汉高祖刘邦。
③杜邮:在今陕西咸阳市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追怀和评价。首句“归去咸阳”是指诗人自己离开京城长安返回家乡襄阳。后两句是对汉高祖刘邦的评价,他虽然曾经建立汉朝,但后来却自刎于长白山。这里诗人用典意在说明,历史人物的结局各不相同,有的功成名就,也有的悲惨收场,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规律。全诗语言简洁,含义深刻。
太常引 《窦君瑞寿日》 注释: 燕山:燕山郡,地名,这里指代北方。 勋烈有馀光:功勋和恩德流传下来,光芒四溢。 问丹桂、几枝芳:询问桂花有几枝是芬芳的。丹桂,一种常绿树,秋季开花,花呈赤黄色。 阴德后来昌:阴德,指暗中行善积德。 但教子:仅仅教导子女。 义方:正确的教育方法。 功名看破,黄冠野服,林下道家装:名利看得很淡,穿着黄冠(道士所戴之帽)和野服,在林下闲居。 仙乡:仙人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写李克修的一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赏析: 注释: - 鹧鸪天: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词牌名。 - 李克修:这里指的是宋代的著名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 - 须信:一定要相信。 - 别离:分别。 - 此情:这番情感。 - 落花知:落花知晓。 - 方忧:刚刚担忧。 - 跃马:骑马。 - 明年事:明年的事情。
注释: 太行千里政声扬,意思是太行山脉绵延千里,政治声望显赫。 问何处、是黄堂,询问在何处可以找到皇帝的办公场所。 遗爱几时忘,意思是皇帝对百姓的爱意什么时候能够忘却。 试听取、人歌召棠,试着听听人们唱的歌曲《召棠》。 锦衣年少,插花跃马,休负好风光,指的是穿着锦绣的衣服的年轻人,骑着花马,不要辜负这美好的时光。 三万六千场,但暮暮、朝朝醉乡,意思是每天有成千上万次的宴会,只是早晚沉醉在醉乡之中
诗句翻译:在锦堂的四幅画中,其二描绘了夏天的云彩形态万千,宛如奇峰般变幻。 译文:幸得从龙变态,尚何出岫无心。正苦人闲畏日,不思天上为霖。 赏析: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诗中“幸得从龙变态,尚何出岫无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千变万化、自由无拘的美好向往,而“正苦人閒畏日,不思天上为霖”则揭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南乡子·锦堂碧落寿席爽气逼人寒。相对溪堂雪后山。赖有忘年林下友,盘桓。都把功名付等闲。尽道好休官。况在黄柑紫蟹闲。天意不随人事改,平安。愁莫能侵镜里颜。 注释: 爽气逼人寒。 爽气:清爽、凉爽的气候。 相对溪堂雪后山。 相对:相对而坐。溪堂:指溪边的小亭。 赖有忘年林下友,盘桓。 赖有:幸亏有。盘桓:徘徊、流连。 都把功名付等闲。 功名:指功业和名声。 尽道好休官。 尽道:都说。
【译文】 解愠风来,天气爽、绿阴庭院。 多少话、暂都分付,画梁双燕。 明月欲随人意满,十分未惬姮娥愿。 但一年、一度寿觞时,身长健。 玲珑曲,低低按。 玻璃盏,深深劝。 任春红,吹上桃花人面。 簪履尽居弹铗下,烟岚休恨平嵩远。 待试看、南极老人星,今朝见。 【注释】 ①冯巨川:冯山,字巨川。冯山(1506~1576年),明代文学家、哲学家,与李攀龙、王世贞并称为“三大言家”。 ②孟州
满江红·和张文玘二首其二 名利场中,愁过了、几多昏晓。试看取、江鸥远水,野麋丰草。世事浮云翻覆尽,此生造物安排了。但芒鞋竹杖任蹉跎,狂吟笑。 樽有酒,同谁倒。花满径,无人扫。念红尘来往,倦如飞鸟。懒后天教闲处著,坐闲人比年时少。向太行山下觅菟裘,吾将老。 诗句释义 - 名利场中:描绘了一个充满竞争与欲望的名利场,象征着人生的复杂和艰辛。 - 愁过了、几多昏晓
南乡子·李克绍生朝 来往亦风流。曾伴仙翁衣锦游。闻道长平朱紫地,西楼。依旧人人说故侯。 能得几春秋。未必灵椿老便休。自有枝枝丹桂在,何忧。宝月忙催玉斧修。 注释: 1. 南乡子:词牌名,属于宋词的一种。 2. 李克绍(Li Kexu):此为作者名字,此处为虚构的姓名。 3. 生朝:出生之日或生日。 4. 仙翁:这里指代古代的仙人、高士。 5. 长平: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6. 朱紫地
南乡子 上夫人寿日 香霭博山炉,罗绮森森奉燕居。昼锦归来冠盖里,当时。曾拜金花大国书。 一旦得双珠,阿大中郎喜有馀。见说上天虽富贵,争如。平地仙家碧玉壶。 注释: - 香霭博山炉:香气弥漫在博山炉周围。 - 罗绮森森奉燕居:华丽的服饰整齐地摆在休息的地方。这里的“罗绮”指的是华丽的衣服,“森森”形容衣服的繁复和丰富。 - 昼锦归来冠盖里:白天穿着锦绣的衣服回来,住在豪华的官邸里。 -
南乡子 锦堂寿日 弓剑不离身。 唾手功名马上成。 见说人生为郡乐,班春。 政事如棋局局新。 熊梦庆佳辰。 喜动山城击壤民。 昼锦堂前争献寿,留宾。 尽是蟠桃会上人。 注释: - 南乡子:词牌名,这里指宋代诗人柳永的《南乡子·赠妓》。 - 锦堂寿日:指喜庆的宴会或庆典的日子。 - 弓剑不离身:形容随时准备应对危险。 - 唾手功名马上成:比喻功名富贵轻而易举就能获得。 - 见说人生为郡乐
注释: 萱堂犹是忘忧地,乌屋相传反哺恩。 一段家风谁出自,千年鼻祖守关门。 赏析: 首句“萱堂犹是忘忧地”,意指家中的萱草(又称忘忧草)仍然是让人感到无忧无虑的地方。萱堂通常指的是妻子的卧室,因为古代女子在家中的地位较高,她们的居室往往被比作萱草园,象征着安宁和幸福。这里诗人通过萱堂来表达对家的美好记忆。 第二句“乌屋相传反哺恩”,指的是乌衣巷的典故。据《晋书》记载,晋朝时期
【注释】 襄阳: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咏史:写史,这里指写襄阳的历史故事。古堤:即“故城”的护城河,又称樊城、襄樊等。几时离:什么时候离开?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闲:闲暇的时候。处:停留。处处诗:到处都有诗人。过客:过路的人。寻世谱:寻找有关历史的书籍和资料。万山山下看沈碑:在万山山下观看沈君山(即沈约)的墓碑。沈君山是南齐名臣,曾任尚书仆射。 译文: 不知襄阳的故城什么时候离开
注释: 1. 未除不必烦周处,欲刺何须待卞庄。 译文: 不需要去除掉那些不干净的东西,也没有必要等到卞庄去刺杀他们。 2. 入市如羊听命去,至今无害到襄阳。 译文: 就像进入集市的羊一样听从命令而去,到现在也没有对襄阳造成任何危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首先,“未除不必烦周处,欲刺何须待卞庄”这两句诗,诗人以周处和卞庄为例,强调在处理问题时
襄阳咏史古堤 相唤相呼上巳游,国人无日不思周。 最近烽火三月急,哪得闲杯逐水流。 注释:相互呼唤着一同前往上巳节的游玩,国人没有一天不在思念着周公。最近战乱不断,烽火连天,哪有时间饮酒作乐,随水漂流。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古代襄阳人上巳节时的热闹场景。首句“相唤相呼上巳游”,描绘了人们相聚一起游玩的情景,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次句“国人无日不思周”
注释:襄阳的咏史古堤真是奇怪,赐给人们的恩惠多得令人惊讶。那些老人们被笑声所压倒,忘机老汉也笑得直不起腰。聪明和愚蠢都归结为一点灌溉田地,难道不教人劳力还要劳心吗?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襄阳城时所作。诗中以襄阳城为背景,通过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描述,赞美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 1. 皆因 - 这表示原因,即“都因为”。 2. 盂酒 - “盂”是古代的杯子形状,这里指盛酒的器皿。“盂酒”即指用盂盛装的美酒。 3. 豚蹄 - “豚”是小猪,“蹄”指蹄肉。此处泛指猪的四肢部分。 4. 致使 - “使”是动词,“致使”是结果连词,表示导致。 5. 他乡 - 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6. 笑滑稽 - “滑稽”在这里是形容词,表示有趣、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