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凄凉戏马台,龙山高会亦尘埃。
天翻地覆英雄尽,暑往寒来岁月催。
人隔关河归未得,客逢时节转堪哀。
十年旧梦风吹过,忍对黄花把酒杯。

燕山九日

九日凄凉戏马台,龙山高会亦尘埃。天翻地覆英雄尽,暑往寒来岁月催。

人隔关河归未得,客逢时节转堪哀。十年旧梦风吹过,忍对黄花把酒杯。

赏析

《燕山九日》通过描绘宋代边塞诗人汪元量眼中的重阳节景象,深刻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切感慨。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节日的简单描述,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诗中的“戏马台”与“龙山高会”暗示了历史上的英雄盛会和辉煌,而“天翻地覆”、“英雄尽”则反映了朝代更迭、英雄凋零的现实。

首句“九日凄凉戏马台”,以戏马台为背景,勾勒出一种荒凉的景象,暗指了历史的变迁。戏马台不仅是古代帝王游乐之地,也是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者。这里的历史沧桑感,与诗人个人的情感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接着“龙山高会亦尘埃”一句,通过“高会”一词的使用,传达出昔日英雄聚会时的盛况,而如今却只剩下尘土,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这里的“尘”字,也象征着历史的尘埃和记忆的消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荣光的无限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受。

“天翻地覆英雄尽,暑往寒来岁月催”这两句,更是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最为沉重的主题——英雄的消逝和时代的变迁。在瞬息万变的世间,英雄虽已远去,但历史的车轮仍滚滚向前,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出现。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哀悼,也反映了他对于未来可能的期待和担忧。

“人隔关河归未得,客逢时节转堪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感,以及在异地他乡感受到的时间流转带来的哀愁。身处异乡,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随着季节的变化感受岁月的流逝,这种情感的积累使得诗人更加感伤和孤独。

“十年旧梦风吹过,忍对黄花把酒杯。”这句诗中,“十年”既指过去十年的流亡生活,也暗喻着时间的流逝;“旧梦”则是指那些逝去的青春和梦想;“黄花”是秋天的象征,常常代表着凋零和离别。整句话透露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在现实困境下不得不放弃某些愿望的痛苦。然而,即便如此,诗人仍然选择在重阳节这一天,借酒消愁,饮酒庆祝这个传统节日,尽管内心充满着痛苦与无奈。

《燕山九日》不仅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慨。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诗人试图表达其对于民族未来的担忧和期盼,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宋代诗人在面对重大历史事件时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追求,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