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没高台凤不游,大江日夜自东流。
齐梁地废鸦千树,王谢家空蚁一丘。
骑马僧争淮口渡,捕鱼人据石头洲。
玉箫声断悲风起,不见长安李白愁。

凤凰台

草没高台凤不游,大江日夜自东流。

齐梁地废鸦千树,王谢家空蚁一丘。

骑马僧争淮口渡,捕鱼人据石头洲。

玉箫声断悲风起,不见长安李白愁。

注释:

  1. 凤凰台:古台名,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南,原为咸阳北城楼,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因建筑整体形似凤凰而得名。
  2. 草没高台凤不游:形容凤凰台虽然高大,但无人欣赏,象征着荒凉与寂寞。
  3. 大江日夜自东流:描绘了大江的永恒与流转,暗喻历史的长河和时间的流逝。
  4. 齐梁地废鸦千树:指历史上的齐梁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许多地方荒废,乌鸦栖息的树木成千上万。
  5. 王谢家空蚁一丘:借指古代著名的王家和谢家家族成员已经消失或衰落,只剩下荒芜的土地作为他们的遗迹。
  6. 骑马僧争淮口渡:描述了在淮口渡口,僧侣们为了争夺马匹而争执的场景。
  7. 捕鱼人据石头洲:指在石头城附近的湖泊上,渔民们捕鱼的情景。
  8. 玉箫声断悲风起:通过玉箫声的消失和悲风的兴起,表达了一种哀伤和离别的情感。
  9. 不见长安李白愁:引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表达了对故乡长安的思念和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凤凰台及其周边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历史变迁、兴衰更迭的时代背景。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和象征手法,如“凤凰台上凤凰游”暗示着高贵却无人问津,“吴宫花草埋幽径”则反映了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此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如“骑马僧争淮口渡”、“捕鱼人据石头洲”,这些都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度。最后一句“不见长安李白愁”,更是将个人的忧愁与时代的变迁紧密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个人的情感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